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01.779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心慕手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中仰慕而竭力仿效。《晉書.卷八○.王羲之傳》:「翫之不覺為倦,覽之莫識其端,心慕手追,此人而已。」也作「心慕筆追」。
百丈懷海禪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師」、「弘宗妙行禪師」。師所訂清規,世稱『百丈清規』,天下叢林無不奉行,為禪宗史上劃時代之功績。宋儒仿效而創立書院,元明清三朝,更以書院為鄉學,充作養士之所,皆師之賜。  懷海禪學的主要特點,是主張眾生心性本來圓滿成就,只要不被妄想所繫縛,就和諸佛無異。有一著名語句︰「靈光獨耀,迥脫根塵,體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無染,本自圓成,但離妄緣,即如如佛。」這顯示心性本自寂照與隨事即用顯體的禪宗心要,較馬祖道一所說更為具體。其修行法門,就是根據這個思想,他說︰「先歇諸緣,休息萬事,善與不善,世出世間,一切諸法並皆放卻,莫記、莫憶...
屋下作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之戰任征討大都督,指導策劃,克敵有功,累官至太保,卒贈太傅,故世稱「謝太傅」。 (8) 擬學:摹擬仿效。 (9) 儉狹:指文章內容貧乏且狹隘。
緩衝策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而不是單單的規定,例如在組織當中,往往會掩飾錯誤的曝光,以避免其他成員對組織產生的不信任亦或是行成仿效等不良的影響,然而在經營一個管理形象的時候,對於此種事件,將採用公佈錯誤,並分析錯誤的方式來指導成員,此舉可避免未來事件曝光的更大影響,也能讓成員明白事物的錯誤與組織的要求。 關鍵字中文:緩衝策略英文: Strategy for Buffering the Dilemma 參考書目註1 房孝如(2008)組織的緩衝策略-穩定與改變兩難之間(碩士論文)。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註2 wayne k hoy(2006)...
喋喋不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無法知道自己的過錯缺失在那裡,才會走向敗亡的地步。今日陛下因為嗇夫能言善道就越級升遷,恐怕天下人競相仿效,賣弄口舌,重蹈秦朝覆轍,所以君王一切的動作處置不可不小心啊!」最後文帝聽從建議,取消嗇夫的升官。典源又見《史記.卷一一○.匈奴列傳》。內容則是表述西漢文帝時,宦官中行說因被迫奉命送公主到匈奴和親,後來歸順匈奴。有一天,他駁斥漢朝使者對匈奴的批評,說:「匈奴人逐水草而居,沒有繁複的辭令,如果令他們像中原人一樣話多不止,即使衣冠華美,又有何用?」後來「喋喋不休」這句成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話多,沒完沒了。
嚴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些,歷歷在肺腑。持論傷太高,與世或齟齬。」。 特色簡介嚴羽受到司空圖的影響,主張妙悟說。他的七言歌行仿效李白,五律除學李外,還學杜甫、韋應物。但主要傾向仍為王(維)、孟(浩然)沖淡空靈一路。他最重要的成就在於詩歌理論,著有《滄浪詩話》。創作成就遠遜於理論貢獻,歷來詩論家多指出這兩方面的差距。 參考資料《唐宋詞欣賞》地球出版社,1990年1月初版《唐宋詞百家全集》廣州出版社,1994年9月
回山倒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排山倒海」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排山倒海」原作「迴山倒海」。袁山松,東晉陳郡陽夏人。少有才名,博學能文,在他寫的《後漢書》中,有一段記載東漢最後一位皇帝獻帝的事蹟。獻帝在位三十一年,起初受制於董卓,後曹操以援救漢室之名討伐董卓。接著曹操迎接獻帝至許昌,從此曹操便開始挾天子以令諸侯。曹操得勢後,漸次削弱諸雄的權力,手握國家大權,他架空獻帝,勢力日漸強大,以「迴山倒海」般的巨大力量,把政權移轉到自己手中。袁山松認為,曹操以仿效堯、舜禪讓的美名,逼獻帝授權,實為竊國,與盜賊無異,毫無仁義可言。後來「排山倒海」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力量巨大,氣勢壯闊。
師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仿效、學習。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通變》:「今才穎之士,刻意學文,多略漢篇,師範宋集。」
綽有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綽綽有餘」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綽綽有餘」原作「綽綽有裕」,出自於《詩經.小雅.角弓》。這一首詩是在勸告王朝貴族不要疏遠兄弟親戚而親近小人。兄弟之間應該和睦而不疏遠,在上位者是人民的模範,如果本身疏遠了兄弟親戚間的關係,人民就會仿效;相反地,如果在上位者,與兄弟和睦,人民也會跟著做。兄弟間的感情融洽,相處就會寬厚;感情不融洽,就會互相殘害。後來「綽綽有裕」轉為「綽綽有餘」這句成語用來形容各方面非常寬裕,足以應付所需。
林宗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東漢郭太,字林宗,風流倜儻。一日外出遇雨,折頭巾一角墊著遮雨,後人爭相仿效,稱為「林宗巾」。典出《後漢書.卷六八.郭符許列傳.郭太》。後指文士風流倜儻、名重一時,為人所稱羨。或指戴巾淋雨之態。南朝梁.吳均〈贈周興嗣〉詩四首之一:「唯安萊蕪甑,兼慕林宗巾。」宋.陸游〈幽居記今昔事十首以詩書從宿好林園無俗情為韻〉一○首之五:「雨墊林宗巾,風落孟嘉帽。」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