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0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姦邪、作亂。《說文解字.宀部》:「宄,姦也。外為盜,內為宄。」清.段玉裁.注:「姦宄者通偁,內外者析言之也。凡盜起外為姦,中出為宄。」明.余繼登《典故紀聞》卷七:「毋習賭博,毋奸宄竊盜。」
勢不可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至荊州,王含為刺史王舒沉於江中而死。 (2) 錢鳳:生卒年不詳,字世儀,晉朝武康人。與王敦勾結謀反作亂,並做為王敦與沈充之間的密使。王敦敗後,錢鳳亦被誅。 (3) 苑城:即今南京城。本為三國吳之後苑城,東晉南渡後,成帝改建作新宮,遂為宮城。 (4) 大駕:皇帝。指晉明帝。 (5) 距戰:迎戰。 (6) 鑒:郗鑒(西元269∼339),字道徽,東晉名臣。博覽經籍,明帝時,拜為安西將軍,移車騎將軍,與王導、卞壼等同心輔政,封南昌縣公。蘇峻之亂,誓師勤王,復安晉室。諡文成。有文集十卷。 (7) 屈:降服、折服。 (8) 懲:警戒、教訓。 (9) 豕突:野豬向四處衝撞,比喻賊寇到處侵犯...
依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倚靠、歸屬。[例]近來盜匪依附叛軍作亂,若不及時剿滅,必成大患。
元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首作亂的人。《文選.孫楚.為石仲容與孫皓書》:「桴鼓一震,而元凶折首。」《水滸傳》第二○回:「據著我胸襟膽氣,焉敢拒敵官軍,剪除君側元凶首惡。」
板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板、蕩是《詩經.大雅》中的二篇,諷刺周厲王無道、敗壞國家;後用作亂世的代稱。《文選.謝靈運.擬鄴中集詩.王粲詩》:「幽厲昔崩亂,桓靈今板蕩。」《文選.劉孝標.辯命論》:「自金行不競,天地板蕩,左帶沸脣,乘閒電發。」也作「版蕩」。
大書特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書特書」的意思是指將值得書寫的事蹟,鄭重地記錄下來。唐朝時有一個人名叫甄濟的讀書人,早年以文士著稱,後入朝為官。他為人正直,辦事公允。安祿山作亂時,甄濟不為威懾所屈。他的兒子甄逢也是一個品行優良的讀書人,他認為自己父親的德行,足以列入史冊,便向好友元稹訴說父親的事蹟。元稹寫了封信,告訴正在修史的韓愈,請他考慮是否可以將甄氏父子的事蹟加入史冊。後來韓愈回了封信給元稹:「甄氏父子的事蹟是應該加入史冊,這也是我的工作。而且,像你這樣樂道人之善的美德,也有資格和甄氏父子一同列入史冊。你現在還很年輕,前途大有可為,將來的成就一定更值得讓史官大書特書,詳細的記錄。」後來「大書特書」被用來指將值得書寫的...
端木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省文為端氏,或避仇改稱為木氏,所以,削弱了這個家族的陣容,因而很少見。 齊吳之戰  春秋末年,田常欲作亂於齊,恐諸卿大夫,故移其兵攻魯,孔子是魯國人,故命子貢說之。端木賜先說服齊國田常,讓其同意棄魯國攻吳國,又說吳王棄越國攻齊,最後說服晉國休兵御齊。最終吳敗齊,而田常亂。吳復攻晉,為晉所敗。越勾踐趁勢滅吳而霸。所謂:子貢一出,存魯,亂齊,破吳,強晉而霸越。子貢也因此而聞名於諸侯。 評價  孔子的得意門生,「受業身通」的弟子之一。他利口巧辭,善於雄辯,且有幹濟才,辦事通達。曾任魯、衛兩國之相。他還善於經商之道,曾經經商於曹...
魚遊沸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從上任。到了廣陵,張綱派人安撫當地居民,並慰問張嬰,讓張嬰感到十分驚訝,前去拜見張綱。張綱表示同情他作亂的原因,對他曉以大義,並保證投降後可以讓他們安居樂業。張嬰原本就是因地方官過於暴虐貪婪起而為亂,現在聽到張綱這麼說,感激涕零地說:「荒裔愚人,不能自通朝廷,不堪侵枉,遂復相聚偷生,若魚遊釜中,喘息須臾閒耳。」意思是指自己一個荒涼邊遠的人,受了委屈無法上訴朝廷,又不堪官員的欺凌,只好相聚起兵為亂,自知為烏合之眾,有如「魚遊釜中」,危在旦夕,現在不過享有一時的偏安而已。「釜」是古代的一種用來烹煮食物的鍋子,張嬰的這句話用魚在鍋裡游動,看似無事,其實隨時都有被烹煮的危機,來比喻自己處境危險。後來「...
魚游釜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從上任。到了廣陵,張綱派人安撫當地居民,並慰問張嬰,讓張嬰感到十分驚訝,前去拜見張綱。張綱表示同情他作亂的原因,對他曉以大義,並保證投降後可以讓他們安居樂業。張嬰原本就是因地方官過於暴虐貪婪起而為亂,現在聽到張綱這麼說,感激涕零地說:「荒裔愚人,不能自通朝廷,不堪侵枉,遂復相聚偷生,若魚遊釜中,喘息須臾閒耳。」意思是指自己一個荒涼邊遠的人,受了委屈無法上訴朝廷,又不堪官員的欺凌,只好相聚起兵為亂,自知為烏合之眾,有如「魚遊釜中」,危在旦夕,現在不過享有一時的偏安而已。「釜」是古代的一種用來烹煮食物的鍋子,張嬰的這句話用魚在鍋裡游動,看似無事,其實隨時都有被烹煮的危機,來比喻自己處境危險。後來「...
軒昂氣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表堂堂,氣度非凡。「軒昂」則見於《三國志.卷四六.吳書.孫堅傳》,敘述東漢末年,邊章、韓遂等人在涼州作亂,當時任中郎將的董卓討伐不力,朝廷只好另派張溫和孫堅前去平亂。董卓不但打仗沒有盡力,又對張溫的召見傲慢無禮;孫堅看不過去,便對張溫數責董卓三項罪狀:對上不敬、沒有盡忠職守,又「軒昂自高」、態度傲慢,因此建議以軍法處斬。「軒」、「昂」都有「高」的意思,在此形容董卓高傲無禮的態度;後也用來形容人氣度不凡。「氣宇軒昂」合用後,多用來形容神采飛揚,氣度不凡。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