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5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48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盜名欺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非子》一書。在〈詭使〉篇中韓非認為,君主掌握法度,是為了要擁有生殺的權柄,然而現在遵守法度,想要忠心侍奉君主的人,卻不得進見;而言語巧詐,行為姦軌,僥倖得以偷欺於世的人,反而能夠常常接近君王,得到重用。 「盜名」則是出自《荀子.不苟》。荀子認為:富貴是人性所愛,貧賤是人性所惡,如果有人厭惡富貴,喜愛貧賤,這是違反人性,用來盜取聲望的作法。這兩個典源,一見「偷世」,一見「盜名」,後來被合用演變成「欺世盜名」,用來比喻欺騙世人,盜取名譽。
扇枕溫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代黃香於夏天時先將床枕扇涼,冬天時先以身體將席暖溫,再請父母入睡。典出《東觀漢記.卷一九.黃香傳》。後以扇枕溫席比喻侍奉雙親極為孝順。
漢宮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樂曲名。相傳曹大家失寵於漢成帝後,於長信宮侍奉太后,為表心中悲悽無奈之情所作。曲風如泣如訴,哀怨動人,是歷代琴家所鍾愛的樂曲。
太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職官名。宦官中等級最高的人。亦為宦官的通稱,負責侍奉皇帝及其家族。也稱為「腐人」。
朝楚暮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朝秦暮楚」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一)〈海陵集序〉是晁補之重要的文論之一,其中「朝秦而莫楚」句,源於戰國時秦、楚為兩個敵對的大國,地處兩者間的韓、趙、魏等弱小國家,為了在夾縫中求生存,立場搖擺,一下以秦國為侍奉的對象,一下又依附於楚國。當時的說客策士,也沒有尊君愛國的觀念,為了自身的利益,在各國間遊走不定。晁補之認為這樣的風氣,連帶的影響了當代文風,戰國時的文人,不像春秋時代文人那樣具有以尊君愛民為職志的胸懷,因此文章不再富含義理,而且出現許多誇大虛浮的部分。但雖如此,因為距離夏、商、周及春秋時代未遠,整體看來,戰國時代的文章仍是值得欣賞。後來「朝秦暮楚」這句成語從典源中摘出,用來...
采薪之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生病不能打柴。語本《孟子.公孫丑下》:「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憂,不能造朝。」後作為生病的委婉之辭,亦可當作對某事件能力不堪負荷時的推卸之辭。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楔子》:「小弟辭家,欲詣帳下,以敘數載間闊之情。奈至河中府普救寺,忽值采薪之憂,不及徑造。」《蕩寇志》第八回:「實因晚生常有采薪之憂,不能侍奉左右,勿罪。」也作「采薪之疾」。
陸離光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稱為「凰」,為象徵祥瑞的鳥。 (3) 屯:聚集、儲存。 (4) 帥:引導、率領。 (5) 御:侍奉。 (6) 緫緫:音ㄗㄨㄥˇㄗㄨㄥˇ,聚集的樣子。 (7) 斑:雜亂。〔參考資料〕 《淮南子.本經》乃至夏屋宮駕,縣聯房植,橑檐榱題,雕琢刻鏤,喬枝菱阿,夫容芰荷,五采爭勝,流漫陸離,脩掞曲挍,夭矯曾橈,芒繁紛挐,以相交持:公輸、王爾,無所錯其剞劂削鋸。
同心合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同一心志,團結力量。《清史稿.卷二一五.諸王傳.顯祖諸子傳》:「王、貝子皆朕懿親,受命討賊,師克在和,宜同心合力,以奏膚功。」《兒女英雄傳》第二八回:「從此你我三個人,須要唱隨和睦,同心合力侍奉雙親。」也作「同心協力」。
佳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美好的配偶。《西遊記》第三一回:「老孫來,管與你拿了妖精,帶你回朝見駕,別尋個佳偶,侍奉雙親到老。」也作「佳耦」。
問安視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禮記.文王世子》:「文王之為世子,朝於王季日三,雞初鳴而衣服,至於寢門外,問內豎之御者曰:『今日安否何如?』內豎曰:『安。』文王乃喜。及日中又至,亦如之。……食上,必在視寒暖之節,食下,問所膳。」本指向父母請安,並親自侍奉父母進膳食。後以問安視膳泛指子女奉養父母的孝禮。《資治通鑑.卷二四五.唐紀六十一.文宗開成元年》:「溫諫曰:『太子當雞鳴而起,問安視膳,不宜專事宴安!』」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