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3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劉禹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下,又寫了一副對聯貼在新居:楊柳青青江水邊,人在歷陽心在京。策知縣見他自是悠然自得,又把劉禹錫的住房再度調到城中、而且只給一間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時間,劉禹錫連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後僅是斗室,他仍然讀書作文並寫下了《陋室銘》請人刻於石頭上,立在門前。《陋室銘》流芳千古,讓人在世俗的喧囂中感受到心靈的那份寧靜: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孔子云:“何陋...
瘂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加愛荷華大學「國際作家寫作計畫」訪問兩年;回國後任《幼獅文藝》主編,帶動文藝風氣。  1976年再度赴美進修,獲威斯康辛大學東亞研究碩士。次年起擔任台灣《聯合報》副刊主編達二十一年之久。 退休前職位為幼獅文化公司期刊部總編輯、聯合報副總編輯兼副刊主任;現已移居加拿大。  2001年擔任臺灣華東大學中文系駐校作家。 瘂弦於民國九十六年(2007年)應香港浸會大學之邀,參與「國際作家工作坊」(International Writers' Workshop),並擔任駐校作家三個月。  文學創作   瘂弦的作品充滿了超現實...
東林黨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他們有感於王陽明學派在晚期發展出的「無善無惡」的觀念,喪失的對錯是非的判準,讓人流於虛無狂誕,所以再度提倡聖人之道和四書五經。 過程以東林書院為核心的世人,漸漸發展成朋黨。他們以清流自任,先是對內閣和官員的施政提出批評,繼而反對礦稅,對商民工匠抵抗礦吏、稅吏的暴動表示同情。熹宗天啓年間,太監魏忠賢受到寵信,並受命掌管特務機關「東廠」。東林黨的副御史楊璉上書彈劾魏忠賢二十四大罪,東林與魏的關係急速惡化。從萬曆以來,一些因為與東林黨意見不合而被視為「邪黨」的官員,統統依附魏忠賢,並向他進獻東林黨人名錄。東林黨在朝的官員數十...
塗炭生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生靈塗炭」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晉書.卷一一五.苻丕載記》載:淝水之戰前秦苻堅大敗,姚萇趁機叛變殺死苻堅,並且在長安稱帝建立後秦;同一時間,慕容垂也自立為王,建立後燕,原本統一的北方政權再度分裂。這時幽州刺史王永,擁戴苻堅的長庶子苻丕為帝(即前秦哀平帝)在晉陽即位,並且向州郡發出文書聲討姚萇和慕容垂,在第二篇檄文中說:「天下動亂,外族入侵,先帝苻堅死在賊人手上,京都長安淪陷,國家衰弱,人民處境艱苦有如陷於泥沼和炭火之中。但上天沒有讓秦滅亡,主上英明神武,一定可以光復國土。」王永希望各州郡官員接到文書之後,在孟冬上旬率兵到臨晉會師,準備和姚萇、慕容垂決戰,可是,結果仍然不敵,王永...
舊地重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再度到曾經去過的地方遊玩。如:「國中畢業旅行曾來到此處,如今舊地重遊,更增添了幾分感慨。」
北京條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咸豐十年(西元1860),因清廷有意毀棄《天津條約》,英法聯軍再度北上,攻入北京,是年簽下《北京條約》。條約內容為賠償英法兩國軍費各銀八百萬兩,並割讓九龍半島於英。另外開瓊州、潮州、臺灣、淡水、鎮江、九江、漢口、登州、牛莊、天津為口岸,且享有內河航行權及內地遊歷權,允許傳教士自由傳教。俄國亦藉此得外興安嶺以南、烏蘇里江以東之地。
再接再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再接再厲」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再接再厲」原作「再接再礪」。聯句是舊時作詩方式之一,由兩人或多人輪流各作一句詩,相聯成篇,多用於上層飲宴或朋友間的酬答,是文人雅士的風雅之舉。相傳起於漢武帝與群臣所賦的〈柏梁臺〉詩。這首〈鬥雞聯句〉是由韓愈和孟郊合力完成,描述兩隻雞相鬥時的情景。其中「一噴一醒然,再接再礪乃」兩句,是說當雞鬥到筋疲力竭時,朝牠噴一點水就會清醒過來,再度接戰前都會再次將嘴磨利,然後奮戰不已。「再接再厲」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勇往直前,不因挫折而懈怠。
回春作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進入壯年或老年期的地形,因地殼隆起,使河流再度向下侵蝕,並向上、下游同時伸展延長,而使地形重新回到幼年期的作用,稱為「回春作用」。
張騫出使西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正是衛青征討匈奴之時。由於張騫的報告,和對西域的風情和民俗才有所了解。元狩四年(西元前119),張騫再度受命出使烏孫,欲與烏孫結盟挾擊匈奴,但烏孫也因內部政局不安,對漢朝一無所知,對匈奴仍有所畏懼,不願與漢結盟。張騫只好派副使出使西域各國,然後帶著烏孫使節於元鼎二年(西元前115)回到長安。張騫兩次出使西域的軍事目的雖然沒有達成,卻使漢朝認識了西域,也令西域各國知道漢朝是個大國,開啟了中西來往的頭緒。西域的葡萄、石榴、苜蓿等傳入中國;中國的絲綢也經由西欲運往羅馬。這條由張騫開啟的東西交通路線以後即稱為「絲路」 關鍵字中文...
黷武窮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但還是持續出兵攻打,劉虞一方面擔心他用兵無度,任意發動戰爭,一方面又怕他勢力過大掌控不住,所以不讓他再度出兵。就這樣兩人結怨愈來愈深,最後劉虞發兵攻打公孫瓚,結果兵敗,被誣陷想要謀反而遭處斬。後來這兩個典源被合用成「窮兵黷武」一個成語,用於表示恣意運用兵力,發動戰爭。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