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3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5.004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潘敦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軍功職。雍正9~10年(1731~32),由於官員處事不當,中部爆發大甲西社抗清事件,潘敦仔與張達京再度率眾協助清軍。平定後,起事的大肚、沙轆、水裡與牛罵等社被迫改名並沒收大片田園,沒收田園則被分賞給協助官府的村社,岸裡社更獲得免報陞和徭役等權利。(註3)此後潘敦仔又多次協助清廷招撫、剿平其他原住民部落,個人與岸裡社的權力都獲得擴張。 割地換水雍正年間,潘敦仔以番業主身份,邀請以張達京為首的漢人墾戶投資興建水圳、開發水田。岸裡社則以土地所有權換取水圳權利和穀糧,史上稱為「割地換水」。(同註1) 第一位非漢人通事乾隆23年...
情詞懇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所說的話全都出自肺腑,毫不虛假。如:「他那一篇情詞懇切的演說,再度激起青年們高昂的愛國情操。」
一言難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傳統禮教束縛,主動追求店中主管張勝的故事。典源節錄的內容是,因為不想和小夫人有牽扯而離開線鋪的張勝,再度遇到小夫人時,兩人的對話。張勝看到蓬頭垢面的小夫人,問:「小夫人你怎麼在這裡?」小夫人說:「一言難盡。」意思是指事情非常複雜,無法用簡單的幾句話就說得清楚。「一言難盡」就用來指事情非常複雜,無法用簡單的話把它說得清楚。
第二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歷經沉寂後的再度發展,通常用以比喻失婚人士再度發展的情感生活;有時用以比喻事業生涯的再起高峰。
心理創傷_(Psychological_trauma)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和幼兒的記憶方式很類似。這些創傷記憶可能隨著個體生命歷程的發展,在不同的階段,被生活中其他壓力事件再度引發。 心理創傷對個案的影響因為創傷經驗和記憶對個案來說是如此痛苦,因此個案為了保護自己避免再次受到創傷經驗的傷害,往往會否認或是低估創傷事件對自己的影響。創傷經驗與記憶經常被個體的防衛機轉,壓入潛意識之中。創傷倖存者本身或環境中的他人都認為已經「應該」隨著時間過去的創傷記憶,卻經常還可以從倖存者的夢境或是潛意識的投射中看到其移動的軌跡,這些潛意識的創傷記憶持續對倖存者的人格發展與其對周遭環境的反應能力造成影響。 關鍵...
莫那‧魯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魯道本來計畫趁機發起抗日行動,不料被日警察覺,並將他們全數編入沙拉茅社討伐隊;1924年莫那‧魯道再度計畫襲擊日警駐在所,在日人的嚴密監控下又告失敗,雖想反抗卻苦無時機。昭和5年(1930),日人為興建學校宿舍,僱用馬赫坡社的泰雅族人搬運木材。然而不僅工時長、工資低廉,更強迫族人用肩膀扛運(賽德克人習慣以背袋揹負重物)。(註2)最令族人憤怒的是,日人砍伐木材的地方正是族人的獵場,也是傳說中祖先發源的聖地。同年,莫那‧魯道的兒子塔達歐‧莫那(Tadao Mona)與日警發生口角鬥毆,前去賠罪卻被拒絕、恐嚇,種種於公於私的...
桑田滄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次變成農田了,時間過得真快。剛才到蓬萊仙山去巡視時,看見周圍的海水,比我上次去時又淺了一半,難道又將再度乾涸變成陸地?」王方平於是感嘆地說:「一旦變成陸地後,行經東海,又要滿是飛揚的塵土了。」後來這個故事演變成「滄海桑田」這句成語,「桑田」就是種農作物的田,也就是陸地。「滄海桑田」原用來比喻環境變化很大,後亦可用來比喻世事無常,變化很快。
石川欽一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官到臺灣,兼任臺北師範學校教師,直至1916年辭職返日。1922年赴歐洲遊學,1924年至1932年再度來臺任臺北師範學校囑託。石川欽一郎1927年擔任台北第一師範學校囑託(教員之一,類似約聘人員,位階較教諭低,似為專業人員,但石川欽一郎可跨台北第一、第二師範學校任教,兩校年薪的總合較教諭高,一般的囑託則無此待遇),月薪100日元,同時並任台北第二師範學校囑託,月薪165日元,石川欽一郎在台北第一、第二師範的薪級均為「從六勳四」,當時師範學校學校長(如今日的校長)「從五勳四」年薪是4100元,教諭「從六」年薪是2400元...
安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觀眾在表演終結時要求表演者再度上臺表演。§法encore[例]由於觀眾安可之聲不絕於耳,他再度上臺為觀眾獻唱一曲。
林少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帶,並進攻台南新化日本憲兵隊,擊殺日本軍警數人,聲名大噪。隔年日人在嘉義至恆春一帶慘虐鎮壓,林少貓再度襲擊潮州辦務署與恆春城,卻遭到日本海陸軍猛烈反擊,退走恆春。日本官方的《警察沿革志》記述其:「絲毫不害良民,概以屠戮日本文武官員為旨。」直至兒玉源太郎就任總督後,改採懷柔之策,保證林少貓可在後壁林(今高雄市小港)畫地自守,並且享有製糖與開墾荒地的特權;1899年林少貓接受招降,於阿緱舉辦歸順典禮。明治35年(1902)臺灣各地抗日活動大抵敉平,總督府決心剿滅林少貓,於是藉故進軍後壁林,以砲火猛攻一日,少貓及其部眾不及應...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