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63.756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三階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隋朝僧人信行禪師所創立的佛教宗派,流行於隋唐二代。三階教將佛法依時、處、人各分為三階。時的三階指佛滅後初五百年為第一階,次五百年為第二階,其後為第三階;處的三階是淨土世界為第一階,凡聖三乘共住的五濁世界為第二階,只有凡夫眾生所住的五濁世界為第三階;人的三階是最利根一乘為第一階,數利根正見成就的三乘為第二階,執持顛倒見的眾生是第三階。本宗派即依此立名。三階教認為斯時、斯處、斯人都是第三階,不易解脫;其修行主張以苦行、忍辱為主,在路上見人不論男女,一概禮拜,提倡布施,死後林葬。反對禮敬佛像及念阿彌陀佛。與當時佛教理論和修行方法很不協調。隋開皇二十年、武周證聖元年、聖曆三年、唐開元十三年都曾詔令禁止該教。終唐之世,遂無所聞。近世敦煌殘卷出土,此宗教義始復為世人所知。也稱為「普法宗」、「第三階宗」、「三階宗」。
釋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考訂古文字,加以辨認。[例]這一批新出土的甲骨,正由學者著手考訂釋文。
龍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龍的骨頭。《史記.卷二九.河渠書》:「穿渠得龍骨,故名曰龍首渠。」
2.一種中藥。為古代動物骨骼的化石。有鎮靜、收斂的功效。
3.貫通船底前後的中央強力縱梁或構材。船隻的水下脊骨、肋骨及船殼板均連接於此。
殷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商代後期武丁至帝辛都邑的廢墟。位於今河南省安陽小屯村。民國十七年至二十六年在此挖掘出大量商代晚期遺物,包括甲骨、青銅器、玉器、骨彫器以及當時的宮殿、宗廟墓葬等,為世界著名的考古遺址。[例]商代人民的交易範圍很廣,這可從殷墟出土的遺物得到證明。
唐三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簡介2 製作3 價值4 參考書目 簡介唐代彩色釉陶的通稱。唐三彩為一種彩陶,上面具有赭紅、黃、綠、藍、褐、烏紫等多種色彩,但主要以紅、黃、藍等塗料所組成,故也被稱為唐三彩。唐三彩在清末時因為修築鐵路而陸續出土,但是因為其為殉葬品,也未曾得見,當時的人們並不懂其價值。相反地,在國際古物拍賣市場中卻頗受歡迎,因此引來許多百姓爭相盜毀古墓。(註1)自殷商時期厚葬的風氣便非常興盛,而周朝較為注重人道精神,故開始採用陶俑,故秦始皇的陵墓中大量製作等身大小的兵馬俑便是其例。唐代的帝王陵墓規模也可見一般,在一陵墓中除了各種類陶...
秦始皇兵馬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俑遺址時,兵馬俑衣著、深上披帶的武器等顏色歷經兩千多年仍相當鮮豔而豐富,威風不減,然而至考古學家挖掘出土後,受空氣氧化的影響,不過短短幾分鐘則漸剝落、消失,轉為今日我們在開放參觀的區域中所看到的陶土色。西元一九七九年十月一日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正式對外展出。 參考書目註1:通鑑文化編輯部,《消失的古文明》,新北市:生活品味文化,民95,頁102-105。註2:張濤,《秦始皇兵馬俑》,藝術家出版社,1996。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秦始皇兵馬俑英文關鍵字:Terracotta Army
曹全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朝隸書的碑刻。碑文記載郃陽令曹全鎮壓黃巾的事件。明萬曆年間始出土。書法秀麗而有骨力,學習隸書者,多用為範本。因曹全字景完,故也稱為「曹景完碑」。
前事不忘,來事之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戰國時,晉國王室政權旁落到智伯、趙襄子、韓康子、魏桓子四家。其中智伯勢力最強、野心也最大,他為削弱其他三家勢力,假借晉君名義向各家索求一大筆土地,韓康子和魏桓子都依要求交出土地,只有趙襄子拒絕。智伯被拒絕後十分生氣,便聯合韓、魏兩家出兵攻打趙氏。趙襄子雖然在武力上處於劣勢,但靠著張孟談所獻的計策,讓智伯陷入苦戰,最後張孟談還說服韓、魏兩家改與趙氏合作,滅了智氏。在此役中,張孟談立下大功,趙襄子封給他許多土地和極高的官爵,不料張孟談卻因而要求辭官歸隱,襄子驚訝地問:「為君主立下大功的人,理應受此禮遇,這樣才能服眾啊!這也是先聖先賢們安定國家的...
北京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更新世中期華北的化石人。出土於北平附近的周口店,為出土材料最多的直立人。據考古人類學家最保守的估計,其生存時代距今約七十至二十萬年。身高約一百五十六公分,使用工具以石器為主。以採集和狩獵為主,會用火、熟食。
秦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秦代用來殉葬的陶偶。如秦始皇陵(陝西臨潼)東側所出土的數千件排列有序、體型高大的陶塑兵馬俑,及西側的兩乘銅車馬,兵馬雄健昂揚,人物神情生動,雕塑手法十分細膩,其中當年彩繪的色澤仍依稀可見。具有藝術價值和歷史意義。如:「近年挖掘出來的秦俑,顯示秦代在雕塑藝術及冶鑄技術上已有高度成就。」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