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038.907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前事不忘,後代之元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戰國時,晉國王室政權旁落到智伯、趙襄子、韓康子、魏桓子四家。其中智伯勢力最強、野心也最大,他為削弱其他三家勢力,假借晉君名義向各家索求一大筆土地,韓康子和魏桓子都依要求交出土地,只有趙襄子拒絕。智伯被拒絕後十分生氣,便聯合韓、魏兩家出兵攻打趙氏。趙襄子雖然在武力上處於劣勢,但靠著張孟談所獻的計策,讓智伯陷入苦戰,最後張孟談還說服韓、魏兩家改與趙氏合作,滅了智氏。在此役中,張孟談立下大功,趙襄子封給他許多土地和極高的官爵,不料張孟談卻因而要求辭官歸隱,襄子驚訝地問:「為君主立下大功的人,理應受此禮遇,這樣才能服眾啊!這也是先聖先賢們安定國家的...
熹平石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東漢靈帝熹平年間,據蔡邕等奏,准正定六經文字所刻的碑石經文。有《魯詩》、《尚書》、《周易》、《儀禮》、《春秋》、《公羊傳》、《論語》等七種石經。後亡失殆盡,近世續有殘石出土。以漢隸寫成,用筆沖和,結體方整,應規入矩,波磔不誇張,為當時國定標準字體。
銅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銅與錫合金的青銅所鑄製的器具。質地細緻,色澤優美而有光澤。發達於商、周時期,鐵器出現後,則逐漸衰微。[例]從各地出土的古銅器,對於研究我國古代文化很有幫助。
根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植物根部長出來的幼芽。其出土後,經過移植,可以成為獨立的植物體。
大才晚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用來比喻卓越的人才,往往成就較晚。這是根據後世傳本的《老子》演變而出的一句成語,假如參考新發現的出土文獻,《郭店楚墓竹簡》收錄有《老子》一書,「大器晚成」作「大器曼成」,竹簡整理小認為「曼」當讀作「晚」,裘錫圭則懷疑此字當讀為「䟂(慢)」。帛書本《老子》隸書本,則「大器晚成」作「大器免成」,意思是:「道」像最偉大的器物,不是人力所能製作的。這種意思和上下文的「大方無隅」、「大音希聲」、「大象無形」較能呼應。並附載於此,以供參考。
彩陶文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華北地區新石器時代的文化。距今約五千至七千年,分布於中原和甘肅一帶。出土的陶器表面光滑,有紅、黑色彩紋,故稱為「彩陶文化」。又因最早在河南省澠池縣仰韶村發現,故也稱為「仰韶文化」。
韭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韭菜的根部。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卷二六.菜部.韭》:「韭之莖名韭白,根名韭黃,花名韭菁。……韭之美在黃,黃乃未出土者。」
佳兵黷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萬弩俱發,涓自剄而死,於是聲名大噪。著有《孫臏兵法》。據《漢書.藝文志》所載,書凡八十九卷。今據近代出土之竹簡本引錄。 (2) 威王:齊威王(?∼西元前343),姓田,名因齊,戰國時齊國國君,齊桓公田午之子。曾起兵西擊趙、衛,敗魏於濁澤,齊國大治,諸侯不敢加兵於齊者二十餘年。自稱為王,在位三十六年,卒諡威。 (3) 田忌:生卒年不詳,戰國齊將。曾推薦孫臏於齊王。魏將龐涓攻趙都邯鄲,田忌領兵圍魏救趙,並用孫臏計大敗魏軍於桂陵。 (4) 幾:音ㄐ|,將近、差不多。 (5) 齊三枼:齊國三代。枼,疑為「世」。 2、「黷武」:《後漢書.卷七三.劉虞公孫瓚陶謙列傳.劉虞》初,公孫瓚知術詐,固止虞...
良渚文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良渚文化「良」,好也;「渚」,水中間的小塊陸地也,而「良渚」則意謂魚米之鄉,位於中國浙江省嘉湖平原之上,屬於餘杭,緊鄰杭州,為一魚肥稻香之地。良渚文化屬於新時代時期,而其存在的年代約落在五千三百年年前至四千兩百年前之間,以其大量出土的玉器而聞名,包含圓盤玉的「壁」、柱狀玉的「琮」等各式玉器。良渚文化與馬家濱文化、崧澤文化之間具有完整的地層疊壓關係。進而確立太湖流域的新時代石器文化發展的序列。(註1)良渚文化距今約五千三百年至四千兩百年間,以稻作農業作為其經濟運作之基礎,而陶器、石器、漆器及絲麻紡織業等皆已相當發達。良渚文...
彩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新石器時代所製作的陶器。表面繪有彩色的圖案。中國最早出土於河南省澠池縣仰韶村。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