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39.585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微服私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君王、官吏穿著百姓服飾,悄悄的出巡,探訪民情。明.王世貞《鳴鳳記》第三三齣:「只是此行斂些光彩,不可喝道而去,只得微服私行罷。」
直言厲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官後,對待下屬也相當寬容。如有犯錯,也只用草鞭打,目的只是在處罰,而不傷人,有好的績業也歸功於下屬。出巡地方時,常與當地文人討論經義,與地方父老閒話家常,並訓勉少年做人處事的道理,使地方人士都受到他的影響而感化。由於他這種寬厚穩重的性格,使他即使面對急迫的事,也都不會因慌張而大聲說話。《後漢書》裡用「未嘗疾言遽色」來表示劉寬,處事一直相當穩重。後來「疾言厲色」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表示言語急迫,神色嚴厲,形容人發怒的樣子。
會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鄰的派出所、分駐所、分局,各派出巡邏警力,於雙方預先約定的時日,到達轄區某一鄰接的地點見面,互相交換轄內治安的狀況與情報,以消滅治安死角。
疾聲遽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官後,對待下屬也相當寬容。如有犯錯,也只用草鞭打,目的只是在處罰,而不傷人,有好的績業也歸功於下屬。出巡地方時,常與當地文人討論經義,與地方父老閒話家常,並訓勉少年做人處事的道理,使地方人士都受到他的影響而感化。由於他這種寬厚穩重的性格,使他即使面對急迫的事,也都不會因慌張而大聲說話。《後漢書》裡用「未嘗疾言遽色」來表示劉寬,處事一直相當穩重。後來「疾言厲色」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表示言語急迫,神色嚴厲,形容人發怒的樣子。
溜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舊時官員出巡,逐站傳呼各種供應的通知單。《儒林外史》第四九回:「又發了一張傳戲的溜子,叫一班戲,次日清晨伺候。」也作「溜單」。
打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開路。舊時官員出巡,先使差役在前面開路,命令一般民眾迴避。《文明小史》第一○回:「眾人不敢違拗,立刻打道回衙。」《兒女英雄傳》第一三回:「奴才來的時候,街上正打道兒,說河臺大人到馬頭接欽差去,已經出了衙門了。」
誓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皇帝授予出巡大臣的寶劍,可代表皇帝的權力。《清平山堂話本.風月瑞仙亭》:「乃拜長卿為中郎將,持節,擁誓劍金牌,先斬後奏。」
陟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子出巡。《書經.舜典》:「五十載,陟方乃死。」《文選.左思.吳都賦》:「梁岷有陟方之館、行宮之基歟!」
抬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民間迎神賽會中的一種民俗技藝表演。一般由兩三個人扮演各種民間傳說或戲曲小說中的人物,坐在木製的四方形閣子裡,並布置有花草樹木的亭臺樓閣,由人抬著或搭載於車子上遊行街頭,以增添神明出巡的威儀和光彩。也稱為「藝閣」、「詩意閣」。
咽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咽喉、頸部。比喻地勢險要的地方。《新唐書.卷二○三.文藝傳下.李華傳》:「賊欲繞出巡後以擾江淮,巡退軍睢陽,扼東南咽領。」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