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造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叛逆、反叛、反抗、抗爭
性別刻板印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制力量,當人順應而表現出符合刻板印象的行為,被社會接受的同時,個人的自我實現可能就會受到侷限,反之,反抗則必須面對社會大眾的排斥。 印象整飾(impression management)印象整飾藉由性別刻板印象對自我表現產生一定限制。印象整飾是藉由人欲被他人接納、讚許的心態,因此行為表現上盡量以自己認為他人能接受的方式呈現。(註2) 參考書目註1: 彭懷貞(1996)。婚姻與家庭。臺北:巨流。註2: 周麗端、吳明燁、唐先梅、李淑娟(1999)。婚姻與家人關係。臺北:空大。
教學社會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是成人社會的代表,為了教導學生學習、維持班級秩序、增進學習效果,採取權威、命令和控制方式,不得違逆和反抗。然而學生有其自發性的生活需求和慾望,希望依自己的意願主動求和,不願處處皆受壓抑和宰制。這種長期存在的關係,就會形成師生之間的對立和衝突。是故,華勒分析師生關係時,就提出制式化的主從形式(a form of institutional dominance and subordination)論點,就是說明師生之間存有潛在的對立情感。後來,傑克遜(P. Jackson)經過多年觀察班級教室生活,於1968年出版《教室生活...
官逼民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官吏壓迫人民,迫使人民起而反抗。《官場現形記》第二八回:「廣西事情一半亦是官逼民反,正經說起來,三天亦說不完。」
拒學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保健事休息的情況。而如果有順利逃避上學的孩童,會在請假後症狀減緩。 抗拒行為孩童會出現口語上的拒學、反抗上學、發牢騷、哭訴、易怒、等現象。有的甚至會抗拒離開家哩,而有些則會出門上學後,到了學校,再度返家。 心理症狀孩童會有不良適應性的恐懼和過度的焦慮;有些則會擔心和父母分離;有的則會對於學校中某些特定事物有嚴重的恐懼,甚至有些會出現憂鬱現象。(註1) 病程盛行率大約為百分之五,一般發生可分為三個主要的年齡層:剛開始是在五到六歲剛上小學階段,可能主要原因為新學校適應問題;而再來為十一至十二歲國小剛上國中階段;最後則是十六、...
鎮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反抗、安撫、招安、起義、鼓動
淋漓透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永貞招攬,從事主筆為文的工作。李永貞與魏忠賢一批人,仗勢干預朝政,結黨營私,劉若愚心知肚明,不敢有所反抗。魏忠賢失勢後,其黨羽都遭誅殺,劉若愚也遭彈劾入獄。李清在作官時,偶然讀到他在獄中所寫的《酌中志略》,感嘆他才識廣博,卻身不由己,最後被牽連而死於獄中,實在可惜。李清認為他這本書的價值極高,除了講到皇宮內的大小制度外,也將當時魏忠賢與熹宗乳母客氏的驕橫胡為,描寫得十分生動。後來原文中的「淋漓盡致」被摘出成為成語,用來形容語言或文章表達得非常透澈,亦用於形容表現生動逼真。
撒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基督教中稱魔鬼為「撒旦」,原指反抗上帝而誘人犯罪的惡魔,他是善的仇敵,是上帝和人類的敵對者。§英satan[例]在基督教裡,撒旦是魔鬼的化身,是黑暗的代表。
風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風向與潮汐。
2.比喻一時轟動喧騰的事情。如:「鬧風潮」。
獨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獨自裁斷政事的專制統治。[例]秦始皇的專斷獨裁,造成六國遺民起兵反抗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