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3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06.261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欲蓋彌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可以不慎重,就像黑肱,雖然他帶著土地投奔魯國,是為了求生存而非求出名,但是被史書記錄下來,反而留下壞名聲。所以君子在行動時會想到禮,在做事時會想到義,不會為了利益違背禮,也不會作出不義的事後,才感到愧疚。有的人想追求名聲,《春秋》卻不加記載,有的人想要掩飾,反而被明白地記了下來,這是為了懲罰不義之人。」後來「欲蓋彌彰」這句成語,就從原文「欲蓋而名章」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想要掩飾過失,反而使過失更加明顯。
名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好的名聲。《墨子.修身》:「名不徒生,而譽不自長,功成名遂,名譽不可虛假。」唐.韓愈〈答陳生書〉:「今之負名譽享顯榮者,在上位幾人。」也作「名氣」、「名聲」。
亡命之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亡命」,改變姓名而逃亡。據《史記》記載,魏大梁人張耳年少時當過信陵君的食客,後來改變姓名,逃亡到外黃。受到外黃富人的看重,將新寡的女兒嫁他,並給了他一筆豐厚的錢,他因此得以結交各路好友,最後當上魏國的外黃令,賢能的名聲遠播,而「亡命之徒」完整的語形,見於《周書.卷三七.郭彥列傳》:「亡命之徒,咸從賦役」。意思是郭彥主張讓那些作奸犯科逃亡而來的人,都要分擔賦稅和徭役的工作。後來「亡命之徒」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意義慢慢轉變為比喻不顧性命作奸犯科的人。今人所用,多為後義。
季布一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見到季布後,就深深作揖,並且說:「楚人有一句諺語說:『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你在梁、楚一帶的名聲之所以能這麼大,都是我幫你傳揚的,大家都是楚人,為什麼你一直拒絕見我呢?」季布聽了這句恭維的話,非常高興,以上賓之禮招待。曹丘生住了幾個月才離開,臨走時,季布還送了他一份厚禮。曹丘生繼續替季布宣揚,季布的名聲也就愈來愈大。後來「一諾千金」這句成語,就從這裡的「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信守承諾,說話算數。
關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台灣信仰7.3 日本信仰7.4 朝鮮半島信仰7.5 越南信仰7.6 琉球信仰7.7 漢字文化圈以外名聲8 注釋與參考文獻9 參考資料10 外部連結11 以上資料來源 生平 追隨劉備 關羽早年因犯事逃離家鄉至幽州涿郡。中平元年(184年),劉備在涿縣組織起了一支義勇軍參與撲滅黃巾軍的戰爭,關羽與張飛同在其中,擔任劉備的貼身衛士。劉備輾轉擔任許多官職後,投奔昔日同窗公孫瓚,被封為平原國相,任關羽、張飛為別部司馬,分統部曲。三人情同兄弟,常一起同床而睡,當劉備坐下時,關、張二人更不辭辛勞隨身守護。後劉備領徐州,在建安 (漢...
著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聲響亮。《漢書.卷五一.賈山傳》:「陽與吳嚴忌、枚乘等俱仕吳,皆以文辯著名。」《文明小史》第五三回:「他認識一個洋人,是個著名的礦師。」
揚名立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聲流傳於萬世。
名垂青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聲傳垂於歷史。《三國演義》第六○回:「明公先取西川以為基,然後北圖關中,收取中原,匡正天朝,名垂青史,功莫大焉。」也作「名標青史」。
有名無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指名聲、名義,「實」指實際的情形,名和實如果一致,那就是「名副其實」,但是如果空有虛名,卻沒有實際的權力或能力,那就是「有名無實」了。在所引典源《國語.晉語八》中,記載了一個故事:有一天,晉國的大夫叔向去拜訪韓宣子。韓宣子是晉國的六卿之一,地位非常顯赫,但是他卻憂慮自己貧困。聽了韓宣子的話之後,叔向卻向他道賀。韓宣子覺得很訝異,便問道︰「我有公卿之名,卻沒有公卿之財,想跟各位公卿贈送財物都沒有辦法,你為何要恭賀我呢?」表示韓宣子雖然身為公卿,但是卻無公卿的財富。在《管子.明法解》也有類似的用法,說明一個英明的君主,能善用人才,百官各司其職,讓國家長治久安。但是一個昏庸的君主,雖然有很多的...
聲名鵲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聲乘時崛起,聲名大噪。清.李斗《揚州畫舫錄.卷五.新城北錄下》:「先在徐班,以年未五十,故無所表見。至洪班則聲名鵲起。」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