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3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13.771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子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左傳》成於戰國早期,且作者當身歷齊魯晉楚,並且地位不低——這一推測似乎都指向一人:吳起。雖然吳起一向名聲不佳,但其與魏文侯舟中之論(山河之固,在德不在險),足見其見識與歷史知識。而左傳一書,精於禮儀,深通兵法,嫺於辭令,也真有子夏後學之風。夫子晚年好易,則易經也當為子夏所重,所以後世流傳《子夏易傳》雖為僞書,但子夏傳易卻是在情理之中的。 評價子夏為孔門四科中的文學科,和子游並列。參考資料:http://column.bokee.com/156625.html儒者網刊 第三期
付之東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交給東流的水。比喻希望落空或前功盡棄。《喻世明言.卷三○.明悟禪師趕五戒》:「慧遠已知五戒禪師差了念頭,犯了色戒,淫了紅蓮,把多年清行,付之東流。」《文明小史》第二三回:「我這門樣一鬧,學堂中人一定要批評我,把我從前的名聲,一齊付之東流了。」也作「付之流水」、「付諸東流」、「付諸流水」、「盡付東流」。
光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光耀榮顯。漢.劉向《古列女傳.卷六.辯通.齊宿瘤女》:「王召與語,諫辭甚明,卒升后位,名聲光榮。」晉.干寶《搜神記》卷一:「汝子孫不能光榮先祖,何得罪神仙,乃累親如此!」
烜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聲或威望盛大的樣子。唐.李白〈俠客行〉:「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
義務倫理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盡自己本分或義務的動機;不能為了其他附帶的目的,譬如為了博得別人的好感或讚譽,或為了贏得某種好的名聲,或社會的表揚,才去做好事。康德義務論的倫理學強調道德義務的絕對性,以及個人的理性抉擇能力,它同時也強調個人自律的價值。康德將道德或倫理學體系區分為:自律(autonomy)和他律(heteronomy)兩種。真正具有道德正面價值的是自律性的道德,由個人自己決定自己行為的準則,而且自動遵循自己所立的法律。康德的義務論倫理學切斷了個人理性與權威之間的聯繫。他雖沒有拋棄對上帝的信仰,可是卻主張,個人應該以天賦的邏輯運用能力...
徒有虛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空有名聲,名與實不相符合。《三國演義》第九五回:「徒有虛名,乃庸才耳!孔明用如此人物,如何不誤事!」《老殘遊記》第七回:「在嵩山少林寺學棒,學了些時,覺得徒有虛名,無甚出奇制勝處。」也作「徒負虛名」、「徒有其名」。
王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下等。王莽的行為看來有些偽,也有些愚,但西漢的偽風並不始於王莽,他不過承襲此風而擴充之,結果以偽獲得名聲並篡位之後,得意之餘,乃至無往而不偽。他有他的政治理想,其新法是為整個西漢政治作一通盤的改革,但因缺乏政治才能又迷信復古,事事行之以偽,才會看來令人有愚的感覺。王莽是實際政治的失敗者,也是復古思想的殉道者,他在政治舞台上所表現的一切,雖然最後都歸幻滅,但實在是不平凡的。 家庭 後妃 皇後王皇後 (王莽)|孝睦皇後皇後史皇後|史氏侍妾原碧侍妾增秩侍妾懷能侍妾開明 (王莽侍妾)|開明此外,據資治通鑑記載,新朝亡覆之際...
名過其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聲超過實際。《韓詩外傳》卷一:「故祿過其功者削,名過其實者損,情行合名,禍福不虛至矣。」《晉書.卷三八.文六王傳.齊王攸傳》:「齊王名過其實,而天下歸之。今自薨隕,社稷之福也,陛下何哀之過!」
一炮而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一次行動就使名聲迅速竄升。如:「那位歌手在新東家的改造下一炮而紅,人氣迅速累積。」
名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聲譽。《老殘遊記》第七回:「這兩省練武的人,無不知他的名氣。」也作「名聲」、「名譽」。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