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1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73.916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由肯特(Allen Kent)與藍寇爾(Harold Lancour)擔任主編的〔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百科全書〕原計畫是預定出版18冊,後經數次修訂,在1968至1983年間共完成35冊。全套書依條目(Article)之字母順序排列介紹,每一條目均附有參考書目,最後一冊為分析索引(Analytical Index)以利檢索。由於全書出版耗時16年,故完成後便接續出版補充本(Supplement)以更新原有之內容並增入最新之條目,截至1991年止,共出版至第48冊,其中第46-47兩冊為1-45冊之分析索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百科全書〕歷經相當時間的籌備,除有32位著名的圖書...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Democratic People's Republic of Korea)簡稱北韓,位於東亞朝鮮半島北部,面積122,400平方公里,北以鴨綠江和圖們江與中、蘇交界,南臨黃海,與南韓接壤,東臨日本海。1991年人口約22,190,000人,官方語言為韓語。
  北韓5至16歲者可免費接受國民義務教育,教育制度包括1年的學前教育、4年小學和6年中學教育。高等教育有2至6年的學制,平壤的金日成大學是主要的高等學府,亦有許多專門及技術學校供成人教育之用。
  北韓位於平壤之國立中央圖書館(State Central Library),為北韓之國家圖書...
  在密蘇里州聖路易城的華盛頓大學於1964年開始收集東亞的圖書,後經福特基金會與美國聯邦政府撥款協助,增購中日文圖書。同時校方亦逐年在總圖書館圖書經費中編列專款添購東亞圖書,並聘請專人管理,藏書迅速增加,就在1970年正式成立東亞圖書館
  該館主要是為師生教研工作服務。藏書包括人文與社會科學的傳統與現代出版品。叢書、重要參考書、明清社會經濟史、民國政治、社會、經濟史、明清及現代文學、俗文學、道教、佛教、中國科技史,及方志等的收藏均甚豐富。目前藏書已近120,000冊,其中文書約70,000冊,中文期刊570種,中文報紙16種,中文縮影膠捲1,530卷。
  該校法學院...
淡江大學覺生紀念圖書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淡江大學於民國39年(1950)創辦之初,即暫設圖書館館舍於淡水鎮真理街,當時只有閱覽室1間,書庫兼辦公室1間,藏書僅6,000餘冊。學校遷至英專路現址,建立新校舍,該館亦隨之遷移。44年,為紀念首任董事長居覺生先生而命名為覺生紀念圖書館
  該館於54學年度起即為學校一級單位,館長秉承校長之命綜理館務。為鼓勵學生進修及培養學生的榮譽感與公德心,自55年起書庫採行開架式管理,每週開放7天,平常每天開放14小時。該館除設採錄組、編目組、推廣服務組外,於57年成立視聽教育組,以提供各國語文教學、文學欣賞錄音帶及其他視聽教材供教學及課外進修使用。為積極推動讀者服務,於77年成立參考資...
亞歷山大圖書館(古希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亞歷山大圖書館為希臘時代最著名的圖書館,也是古代著名的圖書館之一,西元前3世紀時由希臘化之托勒密(Ptolemy)王朝的托勒密王一世,把圖書館和博物館同時設於亞歷山大城內的宮廷區內。圖書館分設兩地:最早也是最重要的部分設在布魯卻姆(Brucheium)總館,此外在六翼天使神廟(Temple of Seraphis)分設一所規模較小的分館。該館使得亞歷山大城成為當時希臘化世界的知識之城。
  該館成立的目的是要成為國際性的希臘研究中心,館藏內容包括所有希臘文學和希臘化世界(地中海、中東及印度等地)的語言翻譯成希臘文的作品。除了保存紀錄,蒐藏各種文字資料外,該館的重要成就之一是在西元...
  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的東亞圖書館在西方東亞圖書館中占有一個相當特殊的地位。他是以社會科學、尤其現代政治為主的研究館,也是這類研究館中最大的。目前藏書約344,000冊,其中中文書約200,000餘冊,日文書138,000餘冊,現訂中文期刊有850種、日文期刊240種,中文報紙53種、日本報紙11種。
  在1945年正月該所所長決定開始收集有關現代中國與日本的資料。他得到麥克阿瑟的允許在東京設立一辦事處,收集日本資料。在中國他請一對史學家Mary與Arthur Wright夫婦替他收集。Mary Wright(賴特夫人)在國軍進入延安前飛到延安,運出大批資料,這些資料中有許多是現...
亞洲蔬菜研究發展中心圖書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亞洲蔬菜研究發展中心創設於民國60年(1971)5月。為一非營利性的國際農業研究機構。依創始參與國,中、美、日、韓、泰、越、菲及亞洲開發銀行之代表所訂定該中心的目的為:從事蔬菜產銷之相關研究,並協助各國發展有關蔬菜之研究,提供相關之訓練及資訊服務,以改進各國蔬菜研究及推廣工作,並提高亞洲地區蔬菜生產、運銷及利用。
  為達成此目的,圖書館於61年9月成立。該館以收集世界各國有關蔬菜及農業科技文獻與書刊,來支援該中心及各國的蔬菜研究人員為目標。80年,為配合該中心將業務推廣及全球,該館英文名稱更改為Information and Documentation Library,並參與該...
哈佛大學圖書館(美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哈佛大學為美國最古老的大學,成立於1636年,其創辦人為移居美國的英國牧師約翰.哈佛(John Harvard, 1607-1638)。1638年哈佛病逝,將其私人藏書329種,共400冊,遺贈給哈佛大學(時稱哈佛學院),哈佛大學圖書館即於是年成立。
  在哈佛大學的最初100多年中,其圖書館的發展甚慢,1764年時全部館藏僅約5,000冊。是年11月發生大火,除404冊免燒燬外,其餘均付之一炬。但重建工作頗為迅速,兩年後(1766)館藏又達4,350冊。大體言之,19世紀中葉以前,館藏資料多係捐贈而來,1850年以後始有購書計畫。根據該館紀錄,1856年其總館藏書已達100,0...
基隆市立文化中心圖書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基隆市立文化中心圖書館的前身為石坂文庫,係光緒34年(1908)日人石坂莊作所創設;庫址在今義一路與信一路轉角點,即義重橋畔。文庫開辦經費一為石坂氏任地方稅調查員之津貼金,二為石坂氏參加日俄戰役之慰恤金,三為各方之捐款,共計日金3,551.97元。當時置木造樓房七間充作庫舍,藏書8,367冊,作為圖書館之基礎。民國14年(1925)5月7日石坂文庫與公益文庫合併改稱基隆文庫,21年4月25日私立基隆文庫改為市立基隆圖書館,同年6月1日遷入市廳三樓,開館時藏書已達17,142冊,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圖書館燬於戰爭中。37年4月恢復設館並先後借用信義國小及租賃民房,61年遷入義2路,並於七堵區、...
  普林斯敦大學的葛思德東方圖書館,不僅是美國最主要的東亞圖書館之一,而且是一個非常有特色的中文圖書館。它的藏書是首先由一位加拿大工程師葛思德(Guion Moore Gest, 1864-1948)委託美國駐華海軍武官吉利斯(I. V. Gillis)在中國收購的。從1920年代開始收集了許多中國古籍,包括中國醫書、宗教、與大部頭的欽定版的書。
  這些藏書在1926年寄存於加拿大的麥吉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1936年普林斯敦大學的高等研究院,由洛克斐勒基金會幫助,將該藏書廉價收買,加上本校的藏書就成為該校的東亞圖書館。胡適在1950至1952年間任該館的館...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