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46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充飢畫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循名案常為職,但當有以驗其後。故古者敷奏以言,明試以功。今考績之法廢,而以毀譽相進退,故真偽渾雜,虛實相蒙。」帝納其言,即詔作考課法。 〔注解〕 (1) 盧生:盧毓(?∼西元257),字子家,三國魏涿郡人。十歲而孤,以學行見稱。頗得魏明帝賞識,下詔任其為吏部尚書,掌管人才選用。 (2) 啖:音ㄉㄢˋ,吃。
相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互相成全、補充。如:「似相反而實相成。」《禮記.樂記》:「小大相成,終始相生。」
鍼鋒相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針鋒相對」之典源,提供參考。 《景德傳燈錄.卷二五.天臺山德韶國師》又僧問:「承教有言,眼不見色塵,意不知諸法。如何是眼不見色塵?」師云:「卻是耳見。」學云:「如何是意不知諸法?」師云:「眼知。」學云:「恁麼即見聞路絕,聲色喧然。」師云:「誰向你道?」又云:「夫一切問答,如針鋒相投,無纖毫參差1>相,事無不通,理無不備,良由一切言語,一切三昧,橫豎深淺,隱顯去來,是諸佛實相門。只據如今一時驗取。珍重!」 〔注解〕 (1) 纖毫參差:一點點不一致。纖毫,極微細。參差,音ㄘㄣ ㄘ,不齊一、不一致。
三解脫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稱空、無相、無願三種修行方法。空是無我,也沒屬於我的客體;無相是對一切都不想、不念;無願是對生死輪迴不生願求。修行者對三者可由禪思入定,而證悟解脫。《大智度論》卷二○:「摩訶衍義中是三解脫門緣諸法實相,以是三解脫門觀世間即是涅槃。」也作「三昧」、「三空」、「三解脫」、「三治」。
相遇如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承事如祭,仁之則也。」公曰:「其父有罪,可乎?」對曰:「舜之罪也殛鯀,其舉也興禹。管敬仲,桓之賊也,實相以濟。〈康誥〉曰:『父不慈,子不祗,兄不友,弟不共,不相及也。』《詩》曰:『采葑采菲,無以下體。』君取節焉可也。」文公以為下軍大夫。 〔注解〕 (1) 臼季:即胥臣,春秋時晉國人,生卒年不詳。食邑於臼,字季,又稱司空季子。為文公時大夫,任司空,從重耳(文公)出亡。嘗出使過冀,見冀缺而薦之於重耳。晉楚城濮之戰時,任下軍佐,擋陳、蔡之師,蒙馬以虎皮,擊潰陳、蔡,楚右師潰敗。 (2) 冀缺耨:冀缺在田裡除草。冀缺,即郤缺,郤芮之子,春秋時晉國人,生卒年不詳,亦稱郤成子。承襲芮之采邑冀,故亦稱冀...
準確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與標準或正確事實相符合的程度。
脣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言辭、談吐。《抱朴子.內篇.暢玄》:「脣吻為興亡之關鍵。」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章表》:「繁約得正,華實相勝,脣吻不滯,則中律矣。」
念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憶念佛陀名號、形相、功德的修行方法。為六念之一。後發展成三種方式:一、稱名念佛(用口誦念佛陀名號)。二、觀想念佛(專心憶念佛的相貌及所居佛土)。三、實相念佛(觀佛法身非空非有中道實相)。在中國,因淨土宗的盛行,念佛成為最普遍的修行法門之一。而以稱念南無阿彌陀佛為主,亦有稱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一○.十二月》:「初八日,街巷中有僧尼三五人,作隊念佛。」《初刻拍案驚奇》卷六:「到內定念佛,看經體格,終須是婦女,交搭更便。」
優曇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植物名。巴利語udumbara的音譯,優曇鉢羅華的簡稱。桑科榕屬,落葉灌木。幹高二十至三十公尺。葉橢圓形,長六至二十公分。隱頭花序聚生於老幹瘤突上之短枝,球形或梨形,紅熟。佛教神樹。產華西、中南半島印度至澳洲。也譯作「優曇花」、「優曇鉢羅」。
形名參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名,形體名稱。參同,參驗查證。形名參同本為法家學說,後比喻名稱和事實相符。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