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樂極悲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聽了便問孔子什麼叫做「持盈」的道理,孔子說:「事物發展到了極盛,就會轉而衰退;歡樂到了極點,就會產生悲哀;太陽到了正午,就會開始西下;月亮過了滿月,就會開始缺損。這也就是所謂的物極必反,因此凡事應力求合於中庸之道,凡事適可而止,才能守成。」後來「樂極生悲」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歡樂到了極點,轉而發生悲哀
興盡悲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高興到極點,悲哀就隨之而來。指萬事只能適可而止。唐.王勃〈滕王閣序〉:「天高地迴,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
悲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悲哀淒涼。漢.班固《白虎通.卷一○.崩薨》:「黎庶殞涕,海內悲涼。」南朝宋.顏延之〈秋胡詩〉:「原隰多悲涼,迴飆卷高樹。」
呂赫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最先被介紹到中國的台灣作家。1939年,呂赫若赴日本研究聲樂,他更深刻地體認到做為一個殖民地子民的悲哀,從而激發更飽滿的對抗能量。1942年返台,積極參項文化運動,加入由張文環所主編的(台灣文學),並擔任(興南新聞)記者,其後亦參與台中縣籍作家張文環、音樂家呂泉生所組成的「厚生演劇研究會」,熱衷於舞台劇的編寫與演出。呂赫若在戲劇、音樂與文學各方面,才情橫溢,曾被譽為「台灣第一才子」。1945年,戰爭結束,國民政治接收台灣,呂赫若懷抱理想,相信台灣既已脫離殖民統治,便可望有自由、尊嚴的未來,他加入三民主義青年團,擔任台中...
孔雀東南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詩名。古樂府詩,作者不詳。敘述焦仲卿因其妻不能容於母親而逼其仳離,終致雙雙殉情的悲哀故事。以詩中首句而得名。原題為「古詩為焦仲卿妻作」。為我國長篇敘事詩傑作。
素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蔬食,菜食裡沒有葷腥。《漢書.卷六八.霍光傳》:「亡悲哀之心,廢禮誼,居道上不素食。」
楊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勉和抵抗日本殖民的詩作,從這組詩,可以看出他個人的窘迫、人生的種種磨難,也反映了殖民地台灣社會共同的悲哀。名為「黑潮」,或許是對所處時代社會的象徵,暗喻有著一股難以抵抗的黑暗勢力存在。〈一個勞動者的死〉〈薄命〉 評價   陳芳明說:『(楊華)詩的表現極柔弱,以灰色筆調描摹自己的心境,看他的詩彷彿只有下沉而無上升,讀他的詩令人陷於絕望悲觀的情緒,很難看到希望,用悲觀的語調表達對時代現實社會的不滿。』  然而,楊華詩又能夠在柔弱中見剛強,在哀怨中現勇氣,寫出了日治時代一般民眾的心聲,這正是當時主張「文學就是社會縮影」的寫實...
恐後爭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都紛紛向王莽致上最敬禮,爭相奉上印璽,惟恐落於他人之後,有的則歌頌王莽的功德,極盡諂媚,真是令人感到悲哀!後來這兩個典源被合用成「爭先恐後」,指競相爭先,惟恐落後。
傷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傷心悲哀。《詩經.小雅.采薇》:「行道遲遲,載渴載飢,我心傷悲,莫知我哀。」漢.無名氏〈長歌行〉:「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邱妙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紀末的台灣社會中,同性戀還不如今日受多數人的認同,同性戀者只能辛苦地隱藏自己的真實身分,然而產生不少悲哀。書中鱷魚所穿上的人皮即代表著束縛,可以說是作者邱妙津的束縛,當然也代表了同性戀者在社會中身分上的束縛。而後即有人以「鱷魚」作為同性戀者的代稱。 評價在台灣作家中,邱妙津很早就被肯定是才華洋溢,前景無限的新秀作家,他的天才寫作能力,無人能夠否定,但一般人還是在她以自殺結束自己年輕的生命後,才開始回溯性地認真看待她的作品。而邱妙津的小說一貫具有非常濃厚的自傳性色彩,因此,閱讀邱妙津的小說,和她本身的心理糾結是無法分割的,...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