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8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88.395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十指連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十根手指頭的感覺皆與心相連。明.湯顯祖《南柯記》第四四齣:「哎也!焚燒十指連心痛,圖得三生見面圓。」後比喻人事物的關係非常密切,或父母對每個子女都一樣疼愛。如:「看到震災罹難者家屬的淚水,令人感到一種十指連心的痛。」「所有的小孩對父母來說都像十指連心,怎會有偏不偏心的問題?」
接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碰著、挨上。如:「手指不要接觸傷口。」
體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鐵尺。不是用平的那一面打手心,那只是聲音大,不見得痛。黃老師是把大支鐵尺立起來,用細的那一側敲我們的手指背。看起來只是輕輕敲落,可是直接打在骨頭上(中略)老師們用各自的創意,讓我們體驗各種不同的『痛徹心肺』。打手心打屁股抽大腿彈耳朵。還有一次打『下巴』,事實上就是打耳光,但是老師也許為了怕惹上麻煩,再三強調他打的是下巴,然後對著臺上的同學一一出掌。」「老師掄起掃把柄狠狠痛打我一頓,打到我坐都沒辦法坐下。」「在座位上看別人被打也是很肅殺的情境。被叫到的人總是臉如死灰,挨打瞬間五官擠成一團,反射性地抽身縮手,又在老師毫不容情...
拳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手指屈握,合攏成團的樣子。[例]他揮動拳頭,擺出一副要揍人的樣子。
如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搔背的器具。以骨角、竹木削作人手指爪形,有長柄,可如人心意,搔背部的癢,故稱為「如意」。後世演變成一種象徵吉祥的陳設品,以金、玉等精緻質料刻製,頂端多作靈芝形或雲形,長柄微曲,可供賞玩。《聊齋志異.卷一○.葛巾》:「而室內並無昋奩,床頭有水精如意,上結紫巾,芳潔可愛。」《紅樓夢》第一七、一八回:「原來賈母的是金玉如意各一柄,沉香拐拄一根。」也稱為「不求人」、「搔背爬」。
大提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第三、四弦(G、C)低沉響亮,能夠承受樂隊的非常沉重的音響。它的發音原理雖然與中、小提琴相同,但其手指的把位在低音區與小提琴迥然不同,尤其是在高音區時能用拇指把位演奏。至於演奏技巧,由於大提琴在琴身大小、琴弦排列與琴弦長短等方面與小提琴均不相同,因而它的奏法與中、小提琴不同,是夾在兩腿之間演奏。演奏時,演奏家將琴身輕輕夾於兩膝間,底部以一根可調整高度的金屬棒支撐。演奏方式則計有用弓毛拉弦、手指撥弦和用弓杆敲弦。大提琴樂曲自17世紀大提琴家多曼尼科...
青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形容人的手指像青蔥般纖細。《金瓶梅》第七六回:「月娘向袖口邊飾玉腕,露青蔥,教任醫官診脈。」
頂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縫紉時奪在手指上的金屬環。環上滿布小凹點,用來推針穿布,以免針扎到手。也稱為「針箍」、「指沓」。
消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機關的樞紐。《紅樓夢》第四一回:「不意劉老老亂摸之間,其力巧合,便撞開了消息,掩過鏡子,露出門來。」《三俠五義》第六三回:「伸手一摸,似乎活的。摸了多時,可巧手指一按,只聽咯噔一聲,將消息滑開,卻是個轉身門兒。」也稱為「泛子」、「消息兒」。
浣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敏也善於爬樹。浣熊的毛很長,眼睛周圍是黑色,這使牠看起來像戴面具一樣。與大多肉食性哺乳類相比,浣熊的手指很靈活,可以用手抓起東西。(註2)2. 和大多肉食性不同的是,牠們不是用腳趾走路,而是用五個趾的全腳掌走路。大部分的浣熊都善於爬樹,大部分的時間也都待在樹上。牠們也擅長游泳,大部分的食物都是在水中或水邊找到。(註1) 撫育後代浣熊媽媽通常會在夏天生產,一窩生三隻或四隻幼兒。小浣熊哺乳期大約是四個月,並且要和浣熊媽媽一起生活一年以上。小浣熊剛出生時看不見,身上也沒有毛,需要浣熊媽媽的照顧。大約三星期後,牠們的眼睛就可睜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