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129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孫思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平: 世稱孫真人,後世尊之為藥王,唐京兆華原孫家人,約生於隋文帝開皇元年(581),卒於唐高宗永淳元年(682),享年101歲。幼年體弱,因病學醫,他聰慧過人,讀書非常用功,七歲能誦經史,博覽群書,通曉諸子百家。青年時代便文才出眾,醫術高明,救死扶傷,名氣遠揚。一生淡泊名位,隋唐時推拒當官,唐太宗曾親自上山拜會,名噪一時。後他回到家鄉耀縣,四處行醫,為百姓醫治病痛,他的學問非常淵博,對醫藥造詣很深,特別對藥物學有相當深的研究,是唐代著名的醫學家。 著作 《全唐詩》詩ㄧ首。約於652年完成《千金方》一書,取「人命至...
袁宏倚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倚馬可待」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東晉時的袁虎頗富文才。晉廢帝太和四年,大將軍桓溫領兵北伐鮮卑,急須草擬一篇告示,他就命令隨行的袁虎倚在戰馬前立即起草。不一會兒,袁虎就寫滿了七張紙,而且寫得文情並茂。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記有此事。後來這故事被濃縮成「倚馬可待」這個成語,用來比喻文思敏捷,寫作迅速。其實在袁虎之前,另有一位文思敏捷、「倚馬可待」的阮瑀。他是建安七子之一,曾經擔任曹操的的書記官。《魏志》載漢獻帝建安七年,韓遂在隴地一帶作亂,曹操準備帶兵征討,大軍出發之際,他突然覺得應該要先有封檄文投往敵營,於是將這項任務交給阮瑀。阮瑀騎在馬上,只花一會兒工夫就完成了。曹操接過...
行空天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氣昂揚灑脫不拘的樣子,而且速度快到像在天上飛一般。後來「天馬行空」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文才氣勢豪放不拘。多用於詩文書法方面。例如明.劉廷振〈薩天錫詩集序〉:「其所以神化而超出於眾表者,殆猶天馬行空,而步驟不凡。」即以「天馬行空」來形容薩天錫的才思。亦用來形容浮誇不著邊際。
夢筆花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夢筆生花」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筆」在古代是文才的代稱,古人以「夢得筆」視文才高妙的兆頭。如《南史.卷七二.文學列傳.紀少瑜》:「少瑜嘗夢陸倕以一束青鏤管筆授之,云:『我以此筆猶可用,卿自擇其善者。』其文因此遒進。」敘述紀少瑜年輕時夢見文人陸倕送他一隻筆,自此文筆進步神速。所以夢見筆被人索回,就會喪失文才,如《南史.卷五九.江淹列傳》:「夢一丈夫自稱郭璞,謂淹曰:『吾有筆在卿處多年,可以見還。」淹乃探懷中得五色筆一以授之。爾後為詩絕無美句,時人謂之才盡。」就是說江淹因夢見筆被大文豪郭璞索回,因而江郎才盡了。而晚唐馮贄的《雲仙雜記》記載唐代著名詩人李白,年少時曾做過一個夢,夢到自己...
才過屈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屈宋,戰國時楚國文學家屈原和宋玉。才過屈宋比喻文才極高。宋.林正大〈酹江月.諸公臺省〉詞:「道出羲黃,才過屈宋,空有名垂古。」
八斗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避,也由於他的才華出眾,卻不得志於當時,因此所表現出來的另一種態度便是恃才傲物。他曾說:「如果把天下文才的總合當做一石,那麼曹子建一個人能獨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其他的文人共得一斗。」表面上是推崇曹植的文采之高無人能及,實際上則是暗諷世人所有的才學加起來,還不如自己一人。也由於謝靈運的這種態度,讓他更不見容於權臣之間,幾經貶謫,後來被殺於廣州,年僅四十九歲。後來「才高八斗」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某人才學極高。
才富八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避,也由於他的才華出眾,卻不得志於當時,因此所表現出來的另一種態度便是恃才傲物。他曾說:「如果把天下文才的總合當做一石,那麼曹子建一個人能獨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其他的文人共得一斗。」表面上是推崇曹植的文采之高無人能及,實際上則是暗諷世人所有的才學加起來,還不如自己一人。也由於謝靈運的這種態度,讓他更不見容於權臣之間,幾經貶謫,後來被殺於廣州,年僅四十九歲。後來「才高八斗」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某人才學極高。
一揮而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揮而就」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唐代文人王璘極富文才。據傳,他在參加萬言科考試時,請了十名專司書寫的人員,在庭院中架設桌椅,準備替他寫下口述的文章。考試開始時,王璘自己一面優閒的來回踱步,一面口中源源不絕的吟詠文章,其速度之快,讓那十個抄寫人員完全無法停筆。正當完成之際,暴雨驟至,有好幾幅寫成的文章被一陣風捲至地上,被泥沙塵土沾濕了,整張紙卷曲起來,怎麼也無法打開。王璘看了便說:「算了!再拿幾張新的紙來!」紙取來後,他拿起筆來,頃刻間又寫出十餘篇文章。此事見於唐代小說《摭言》,小說內容雖難免誇大,但在《唐詩紀事》中亦有記載:「應日試萬言科,請十書吏,口授十書吏書之,未亭午,已就七千...
西山日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日薄西山」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漢代的辭賦家揚雄博學多聞,喜歡寫賦,早年最欣賞司馬相如的作品,常常模仿他的風格。後來覺得戰國時屈原的文才比司馬相如更好,但他懷才不遇,投江自殺。揚雄每次讀到他的作品〈離騷〉,都為他對國家的忠心以及被害遭貶的憂傷而感動不已,但他並不贊同屈原自殘的行為。揚雄一生淡泊名利,安貧樂道,認為受重用與否是命運,自己無法掌握。不得意時就該像龍蛇般沈潛在水中,等待機會的來臨。所以他常取用〈離騷〉的詞句寫文章來論述屈原,其中有兩句「臨汩羅而自隕兮,恐日薄於西山」,就是他認為屈原自己在〈離騷〉裡寫到「老冉冉其將至」、「日忽忽其將暮」等,覺得自己來日無多,希望上天能多留點...
大肆厥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鋪張辭藻,大展文才。明.劉基〈宋景濂學士文樂.序〉:「先生天分至高,極天下之書無不盡讀,以其所蘊,大肆厥辭。」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