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倚馬可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倚馬才注音︰|ˇ ㄇㄚˇ ㄘㄞˊ漢語拼音︰yǐ mǎ cái釋義︰敏捷的文才。典同「倚馬可待」。參見「倚馬可待」條。 01.唐.戎昱〈上桂州李大夫〉詩:「煙霞萬里闊,宇宙一身孤。倚馬才寧有?登龍意豈無?」 參考詞語︰倚馬才高注音︰|ˇ ㄇㄚˇ ㄘㄞˊ ㄍㄠ漢語拼音︰yǐ mǎ cái gāo釋義︰言文才高超、倚馬可待。典同「倚馬可待」。參見「倚馬可待」條。 01.唐.盧延讓〈送友人赴闕〉詩:「正當天下待雍熙,丹詔徵來早為遲。倚馬才高猶愛藝,同牛心在肯容私。」 參考詞語︰倚馬立成注音︰|ˇ ㄇㄚˇ ㄌ|ˋ ㄔㄥˊ漢語拼音︰yǐ mǎ lì chéng釋義︰猶「倚馬可待」。見「倚馬可...
名落孫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孫山之外注音︰ㄙㄨㄣ ㄕㄢ ㄓ ㄨㄞˋ漢語拼音︰sūn shān zhī wài釋義︰即「名落孫山」。見「名落孫山」條。 01.清.無名氏《人中畫.寒徹骨.第三回》:「到了會試,二人一同入場,誰知場中取士只論文才,不論老少,商春蔭又高高中了第三名,曹先生依舊孫山之外。」 02.《鏡花緣.第五二回》:「他家一貧如洗,……既無錢財,又無勢利,因此也在孫山之外。」  參考詞語︰孫山名落注音︰ㄙㄨㄣ ㄕㄢ ㄇ|ㄥˊ ㄌㄨㄛˋ漢語拼音︰sūn shān míng luò釋義︰即「名落孫山」。見「名落孫山」條。 01.《大馬扁.第三回》:「早知上海地面是個繁華淫靡的,康有為那時一來向好冶游...
鶉衣百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鶉衣百結」係由「鶉衣」及「百結」二語組合而成。 「鶉衣」是出自《荀子.大略》。根據記載,孔子的弟子子夏富有文才,孔子死後,他到西河講學,魏文侯相當敬重他,尊他為師。雖然如此,他仍然甘於清苦的生活,衣服像鶉鳥短禿的尾巴一樣,破舊不堪。 「百結」則是出自晉.王隱《晉書》。根據記載,西晉初年時,有一個叫董京的人,常披頭散髮,放蕩不羈。每當他到洛陽街上行乞,便撿拾碎布結成衣服穿在身上,號稱「百結」,別人要給他好衣服他都不肯接受。後來這兩個典源被合用成「鶉衣百結」,用來形容衣服破爛不堪。
分道揚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魏書.卷一四.神元平文諸帝子孫列傳.河間公齊》子志,字猛略。少清辯強幹,歷覽書傳,頗有文才。為洛陽令,不避強禦,與御史中尉李彪爭路,俱入見,面陳得失。彪言,御史中尉避承華車蓋,駐論道劍鼓,安有洛陽縣令與臣抗衡。志言神鄉縣主,普天之下誰不編戶,豈有俯同眾官,避中尉?高祖曰:「洛陽1>我之豐沛2>,自應分路揚鑣3>。自今以後,可分路而行。」及出,與彪折尺量道,各取其半。高祖謂邢巒曰:「此兒竟可,所謂王孫公子,不鏤自雕。」巒曰:「露枝霜條,故多勁節,非鸞則鳳,其在本枝也。」員外郎馮俊,昭儀之弟,恃勢恣撾所部里正。志令主吏收繫,處刑除官。由此忤旨,左遷太尉主簿。俄為從事中郎。 〔注解〕 (1) ...
顧此失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顧此失彼」原作「守此失彼」。薛道衡(西元540∼609),字玄卿,隋河東汾陰人,歷仕北齊、北周、隋王朝。與李德林、盧思道齊名,為當時文壇領袖。後因論時政,及隋煬帝妒其文才,被殺。隋文帝開皇八年,薛道衡被任命為淮南道行臺尚書吏部郎,兼掌文翰,隨從晉王楊廣、宰相高熲出兵伐陳。高熲曾問薛道衡此次征戰是否能成功,薛道衡舉出了四個理由,說明此戰必勝。其中的第四個,薛道衡認為隋朝因行王道而強大,陳朝則因無德而顯得弱小。而且陳的軍隊不超過十萬人,以其西起巫峽、東至滄海的地勢而言,如果軍隊分散則顯得孤立而力量單薄;若是軍隊全部聚集於一處,則會防守住這裡,卻失去了其他的地方,無法全面防守。後來「顧此失彼」這句...
伯仲之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國時,魏文帝曹丕有一篇相當著名的文章〈典論論文〉,闡述讀書人為文應有的態度。他認為一般文人最大的毛病就是自以為是,瞧不起別人的作品。所以他在文章一開頭,就說自古文人相輕,並以漢代的傅毅和班固為例。東漢章帝時,班固和傅毅同為蘭臺史令,一起負責書籍的典校工作。曹丕認為這兩人的文才不相上下,但班固看不起傅毅,在寫給弟弟班超的信中說:「傅毅因為會寫文章而得到這個職務,但他一下筆就沒完沒了,不知節制。」文人常會這樣以自己的長處來攻擊別人的缺點,事實上沒有人是通才,能掌握各種文體,所以每個人各有各的特色,應該要懂得欣賞別人的優點才對。曹丕在文中以稱兄弟排行的「伯仲」,來表示班固與傅毅的文才相當,有如兄弟...
胸無點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王勃,唐代詩人,字子安,絳州龍門人。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以詩文齊名,並稱「王楊盧駱」,亦稱「初唐四傑」。據說他在寫文章前,不先構思,只是先磨幾升墨水,一下子把它們喝個精光,然後拉起被子呼呼大睡。睡醒後,拿起筆來就開始寫,不一會兒就能寫出一篇文情並茂的好文章。當時的人都說,他肚子裡好像有寫好的文章,隨時可以拿出來。後來從反面立義,稱不能寫好文章、缺少文才的人為「胸中無墨」。如唐代杜佑《通典》所說的:「俚俗謂不能文者為胸中無墨。」亦轉而演變成「胸無點墨」這句成語,比喻人毫無學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文才。《南齊書.卷五四.高逸傳.臧榮緒傳》:「其有史翰,欲令入天祿。」
不櫛進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櫛,古人用來束髮的梳篦。不櫛進士形容有文才的女子。《諧噱錄.不櫛進士》:「關圖有妹能文。每語人曰:『有一進士,所恨不櫛耳。』」
允文允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既有文才,又曉武事。《詩經.魯頌.泮水》:「允文允武,昭假烈祖。」《三國志.卷九.魏書.曹真傳》裴松之注引《魏書》:「包懷大略,允文允武,仍立征伐之勛,遐爾歸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