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1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綵筆生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夢筆生花」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筆」在古代是文才的代稱,古人以「夢得筆」視文才高妙的兆頭。如《南史.卷七二.文學列傳.紀少瑜》:「少瑜嘗夢陸倕以一束青鏤管筆授之,云:『我以此筆猶可用,卿自擇其善者。』其文因此遒進。」敘述紀少瑜年輕時夢見文人陸倕送他一隻筆,自此文筆進步神速。所以夢見筆被人索回,就會喪失文才,如《南史.卷五九.江淹列傳》:「夢一丈夫自稱郭璞,謂淹曰:『吾有筆在卿處多年,可以見還。」淹乃探懷中得五色筆一以授之。爾後為詩絕無美句,時人謂之才盡。」就是說江淹因夢見筆被大文豪郭璞索回,因而江郎才盡了。而晚唐馮贄的《雲仙雜記》記載唐代著名詩人李白,年少時曾做過一個夢,夢到自己...
|
大肆厥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鋪張辭藻,大展文才。明.劉基〈宋景濂學士文樂.序〉:「先生天分至高,極天下之書無不盡讀,以其所蘊,大肆厥辭。」
|
伯仲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漢代的傅毅和班固為例。東漢章帝時,班固和傅毅同為蘭臺史令,一起負責書籍的典校工作。曹丕認為這兩人的文才不相上下,但班固看不起傅毅,在寫給弟弟班超的信中說:「傅毅因為會寫文章而得到這個職務,但他一下筆就沒完沒了,不知節制。」文人常會這樣以自己的長處來攻擊別人的缺點,事實上沒有人是通才,能掌握各種文體,所以每個人各有各的特色,應該要懂得欣賞別人的優點才對。曹丕在文中以稱兄弟排行的「伯仲」,來表示班固與傅毅的文才相當,有如兄弟一般,差距不大。後來「伯仲之間」被用來形容人才能相當,不相上下。
|
揮毫立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倚馬可待」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東晉時的袁虎頗富文才。晉廢帝太和四年,大將軍桓溫領兵北伐鮮卑,急須草擬一篇告示,他就命令隨行的袁虎倚在戰馬前立即起草。不一會兒,袁虎就寫滿了七張紙,而且寫得文情並茂。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記有此事。後來這故事被濃縮成「倚馬可待」這個成語,用來比喻文思敏捷,寫作迅速。其實在袁虎之前,另有一位文思敏捷、「倚馬可待」的阮瑀。他是建安七子之一,曾經擔任曹操的的書記官。《魏志》載漢獻帝建安七年,韓遂在隴地一帶作亂,曹操準備帶兵征討,大軍出發之際,他突然覺得應該要先有封檄文投往敵營,於是將這項任務交給阮瑀。阮瑀騎在馬上,只花一會兒工夫就完成了。曹操接過...
|
筆夢生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夢筆生花」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筆」在古代是文才的代稱,古人以「夢得筆」視文才高妙的兆頭。如《南史.卷七二.文學列傳.紀少瑜》:「少瑜嘗夢陸倕以一束青鏤管筆授之,云:『我以此筆猶可用,卿自擇其善者。』其文因此遒進。」敘述紀少瑜年輕時夢見文人陸倕送他一隻筆,自此文筆進步神速。所以夢見筆被人索回,就會喪失文才,如《南史.卷五九.江淹列傳》:「夢一丈夫自稱郭璞,謂淹曰:『吾有筆在卿處多年,可以見還。」淹乃探懷中得五色筆一以授之。爾後為詩絕無美句,時人謂之才盡。」就是說江淹因夢見筆被大文豪郭璞索回,因而江郎才盡了。而晚唐馮贄的《雲仙雜記》記載唐代著名詩人李白,年少時曾做過一個夢,夢到自己...
|
斗絕一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稱讚他人獨具文才或技藝。《舊五代史.卷六○.唐書.李襲吉傳》:「李公斗絕一隅,安得此文士,如吾之智算,得襲吉之筆才,虎傅翼矣。」
|
日薄西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日薄西山」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漢代的辭賦家揚雄博學多聞,喜歡寫賦,早年最欣賞司馬相如的作品,常常模仿他的風格。後來覺得戰國時屈原的文才比司馬相如更好,但他懷才不遇,投江自殺。揚雄每次讀到他的作品〈離騷〉,都為他對國家的忠心以及被害遭貶的憂傷而感動不已,但他並不贊同屈原自殘的行為。揚雄一生淡泊名利,安貧樂道,認為受重用與否是命運,自己無法掌握。不得意時就該像龍蛇般沈潛在水中,等待機會的來臨。所以他常取用〈離騷〉的詞句寫文章來論述屈原,其中有兩句「臨汩羅而自隕兮,恐日薄於西山」,就是他認為屈原自己在〈離騷〉裡寫到「老冉冉其將至」、「日忽忽其將暮」等,覺得自己來日無多,希望上天能多留點...
|
江淹才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交還郭璞。從此以後,江淹便文思枯竭,再也寫不出好的詩句。當時大家便都傳言「江淹才盡」,也就是說江淹的文才已經用盡了。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江郎才盡」,用來比喻文人的才思枯竭,無法再創佳句。出現「江郎才盡」的書證如清.梁章鉅《浪跡叢談.卷一.劉芙初編修》:「芙初本驚才絕豔,而近作大不如前,同人比之江郎才盡。」
|
龍馬行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氣昂揚灑脫不拘的樣子,而且速度快到像在天上飛一般。後來「天馬行空」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文才氣勢豪放不拘。多用於詩文書法方面。例如明.劉廷振〈薩天錫詩集序〉:「其所以神化而超出於眾表者,殆猶天馬行空,而步驟不凡。」即以「天馬行空」來形容薩天錫的才思。亦用來形容浮誇不著邊際。
|
穎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椎處囊中,尖端必冒脫而出。語出《史記.卷七六.平原君虞卿傳》:「毛遂曰:『臣乃今日請處囊中耳,使遂蚤得處囊中,乃穎脫而出,非特其末見而已。』」後比喻有才能的人遇有機會即可顯露本領。《北齊書.卷三七.魏收傳》:「收本以文才,必望穎脫得知,位既不遂,求修國史。」也作「脫穎」。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