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允文允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既有文才,又曉武事。《詩經.魯頌.泮水》:「允文允武,昭假烈祖。」《三國志.卷九.魏書.曹真傳》裴松之注引《魏書》:「包懷大略,允文允武,仍立征伐之勛,遐爾歸功。」
夢筆生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筆」在古代是文才的代稱,古人以「夢得筆」視文才高妙的兆頭。如《南史.卷七二.文學列傳.紀少瑜》:「少瑜嘗夢陸倕以一束青鏤管筆授之,云:『我以此筆猶可用,卿自擇其善者。』其文因此遒進。」敘述紀少瑜年輕時夢見文人陸倕送他一隻筆,自此文筆進步神速。所以夢見筆被人索回,就會喪失文才,如《南史.卷五九.江淹列傳》:「夢一丈夫自稱郭璞,謂淹曰:『吾有筆在卿處多年,可以見還。」淹乃探懷中得五色筆一以授之。爾後為詩絕無美句,時人謂之才盡。」就是說江淹因夢見筆被大文豪郭璞索回,因而江郎才盡了。而晚唐馮贄的《雲仙雜記》記載唐代著名詩人李白,年少時曾做過一個夢,夢到自己所用的筆,筆頭上居然長出花來,是文才燦爛的徵...
八斗之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避,也由於他的才華出眾,卻不得志於當時,因此所表現出來的另一種態度便是恃才傲物。他曾說:「如果把天下文才的總合當做一石,那麼曹子建一個人能獨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其他的文人共得一斗。」表面上是推崇曹植的文采之高無人能及,實際上則是暗諷世人所有的才學加起來,還不如自己一人。也由於謝靈運的這種態度,讓他更不見容於權臣之間,幾經貶謫,後來被殺於廣州,年僅四十九歲。後來「才高八斗」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某人才學極高。
生花妙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筆」在古代是文才的代稱。晚唐馮贄的《雲仙雜記》中記載唐代著名詩人李白,年少時曾做過一個夢,夢到自己所用的筆,筆頭上居然長出花來。李白長成後果然才華洋溢,所作的詩豐富高妙,聞名天下,因此認為李白夢見筆頭生花是文才燦爛的徵兆。後來衍生出「生花妙筆」這句成語,用來比喻文筆美妙,寫作能力極佳。
蟬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連任職位,或繼續保有某種地位。《梁書.卷三三.王筠傳》:「吾少好百家之言,身為四代之史,自開闢已來,未有爵位蟬聯,文才相繼,如王氏之盛者也。」
一揮而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代文人王璘極富文才。據傳,他在參加萬言科考試時,請了十名專司書寫的人員,在庭院中架設桌椅,準備替他寫下口述的文章。考試開始時,王璘自己一面優閒的來回踱步,一面口中源源不絕的吟詠文章,其速度之快,讓那十個抄寫人員完全無法停筆。正當完成之際,暴雨驟至,有好幾幅寫成的文章被一陣風捲至地上,被泥沙塵土沾濕了,整張紙卷曲起來,怎麼也無法打開。王璘看了便說:「算了!再拿幾張新的紙來!」紙取來後,他拿起筆來,頃刻間又寫出十餘篇文章。此事見於唐代小說《摭言》,小說內容雖難免誇大,但在《唐詩紀事》中亦有記載:「應日試萬言科,請十書吏,口授十書吏書之,未亭午,已就七千言。」也是說不到中午,他就已作出七千字的文章...
史無前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長或幕僚長,非常重要的官職)。當時的左長史為謝朏,也是個才氣極高的人,十歲便能寫文章,有一揮而就的文才。有一次太祖孫蕭子良便問臣下王融說:「我們府上所擁有的兩位輔佐人才,過去有誰可以相比擬嗎?」王融回答:「同時有兩個如此傑出的人才,這樣情形之前是不曾有的。」後來「史無前例」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以往從未發生過。
文武雙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才和武功俱備,才能特出。《三國演義》第九三回:「此人姓姜,……,事母至孝,文武雙全,智勇足備,真當世之英傑也。」《老殘遊記二編》第二回:「世間那裡有這樣好的一個文武雙全的女人?若把他弄來做個幫手,白日料理家務,晚上燈下談禪。」
謝道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謝道韞的文學、才氣果然過人。謝安大大誇獎她,認為她比喻精妙、文思敏慧。而後世也就以「詠絮才」來稱讚有文才的女子。《紅樓夢》有一首詩:「可歎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裏埋」。「詠絮才」指的就是 謝道韞 。身為叔叔的謝安,對這樣才華洋溢的姪女很是疼愛,對她的婚事更是關心,一心想要幫 謝道韞覓得佳婿。最後,他選中了王羲之的兒子王凝之。王凝之雖然忠厚老實,但論學識,在王謝子弟中並不突出,也難與才情洋溢的 謝道韞匹配,但謝安認為王凝之門第相當、人品端正,條件最為好。婚後, 謝道韞有一次向叔叔謝安抱怨,說自己的丈夫實在很...
鶯鶯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用關係出手搭救,於她有救命之恩,又有崔母若有意似無意的引見之舉,取得長輩的歡心。3. 張生頗有文才,曾寫綴春詞二首,深深地打動了鶯鶯。因此,鶯鶯深受張生的吸引,就在婢女紅娘的牽線之下,以「明月三五夜」一詩答應了張生:   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拂牆花影動,疑是玉人來。如此旖旎的詩句,流露出佳人的情意,至此,應該是促成了一段佳話才是,但就在張生欣喜等待迎接鶯鶯到來時,鶯鶯卻:  端服嚴容,大數張曰:「以護人之亂為義,而終掠亂以求之。是以亂易亂,其去幾何?」她擺出了神聖不可侵犯的姿態,而以道德來責備張生,好似澆了...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