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8.112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夢筆生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筆」在古代是文才的代稱,古人以「夢得筆」視文才高妙的兆頭。如《南史.卷七二.文學列傳.紀少瑜》:「少瑜嘗夢陸倕以一束青鏤管筆授之,云:『我以此筆猶可用,卿自擇其善者。』其文因此遒進。」敘述紀少瑜年輕時夢見文人陸倕送他一隻筆,自此文筆進步神速。所以夢見筆被人索回,就會喪失文才,如《南史.卷五九.江淹列傳》:「夢一丈夫自稱郭璞,謂淹曰:『吾有筆在卿處多年,可以見還。」淹乃探懷中得五色筆一以授之。爾後為詩絕無美句,時人謂之才盡。」就是說江淹因夢見筆被大文豪郭璞索回,因而江郎才盡了。而晚唐馮贄的《雲仙雜記》記載唐代著名詩人李白,年少時曾做過一個夢,夢到自己所用的筆,筆頭上居然長出花來,是文才燦爛的徵...
梁山伯與祝英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回家鄉。梁山伯到上虞拜訪祝英台時,才知道三年同窗的好友竟是女紅妝,欲向祝家提親,此時祝英台已許配給馬文才。之後梁山伯在鄞當縣令時,因過度鬱悶而過世。祝英台出嫁時,經過梁山伯的墳墓,突然狂風大起,阻礙迎親隊伍的前進,祝英台下花轎到梁山伯的墓前祭拜,梁山伯的墳墓塌陷裂開,祝英台投入墳中,其後墳中冒出一對彩蝶,雙雙飛去。 考據 唐代文獻中國許多古代典籍中都記載了梁祝的故事。最早見於初唐梁載言的《十道四蕃志》:「義婦祝英台與梁山伯同冢。」張讀的《宣室志》中寫道:「英台,上虞祝氏女,偽為男裝遊學,與會稽梁山伯者同肄業。山伯,字處仁...
生花妙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筆」在古代是文才的代稱。晚唐馮贄的《雲仙雜記》中記載唐代著名詩人李白,年少時曾做過一個夢,夢到自己所用的筆,筆頭上居然長出花來。李白長成後果然才華洋溢,所作的詩豐富高妙,聞名天下,因此認為李白夢見筆頭生花是文才燦爛的徵兆。後來衍生出「生花妙筆」這句成語,用來比喻文筆美妙,寫作能力極佳。
八斗之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避,也由於他的才華出眾,卻不得志於當時,因此所表現出來的另一種態度便是恃才傲物。他曾說:「如果把天下文才的總合當做一石,那麼曹子建一個人能獨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其他的文人共得一斗。」表面上是推崇曹植的文采之高無人能及,實際上則是暗諷世人所有的才學加起來,還不如自己一人。也由於謝靈運的這種態度,讓他更不見容於權臣之間,幾經貶謫,後來被殺於廣州,年僅四十九歲。後來「才高八斗」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某人才學極高。
蟬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連任職位,或繼續保有某種地位。《梁書.卷三三.王筠傳》:「吾少好百家之言,身為四代之史,自開闢已來,未有爵位蟬聯,文才相繼,如王氏之盛者也。」
一揮而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代文人王璘極富文才。據傳,他在參加萬言科考試時,請了十名專司書寫的人員,在庭院中架設桌椅,準備替他寫下口述的文章。考試開始時,王璘自己一面優閒的來回踱步,一面口中源源不絕的吟詠文章,其速度之快,讓那十個抄寫人員完全無法停筆。正當完成之際,暴雨驟至,有好幾幅寫成的文章被一陣風捲至地上,被泥沙塵土沾濕了,整張紙卷曲起來,怎麼也無法打開。王璘看了便說:「算了!再拿幾張新的紙來!」紙取來後,他拿起筆來,頃刻間又寫出十餘篇文章。此事見於唐代小說《摭言》,小說內容雖難免誇大,但在《唐詩紀事》中亦有記載:「應日試萬言科,請十書吏,口授十書吏書之,未亭午,已就七千言。」也是說不到中午,他就已作出七千字的文章...
史無前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長或幕僚長,非常重要的官職)。當時的左長史為謝朏,也是個才氣極高的人,十歲便能寫文章,有一揮而就的文才。有一次太祖孫蕭子良便問臣下王融說:「我們府上所擁有的兩位輔佐人才,過去有誰可以相比擬嗎?」王融回答:「同時有兩個如此傑出的人才,這樣情形之前是不曾有的。」後來「史無前例」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以往從未發生過。
文武雙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才和武功俱備,才能特出。《三國演義》第九三回:「此人姓姜,……,事母至孝,文武雙全,智勇足備,真當世之英傑也。」《老殘遊記二編》第二回:「世間那裡有這樣好的一個文武雙全的女人?若把他弄來做個幫手,白日料理家務,晚上燈下談禪。」
鶯鶯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用關係出手搭救,於她有救命之恩,又有崔母若有意似無意的引見之舉,取得長輩的歡心。3. 張生頗有文才,曾寫綴春詞二首,深深地打動了鶯鶯。因此,鶯鶯深受張生的吸引,就在婢女紅娘的牽線之下,以「明月三五夜」一詩答應了張生:   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拂牆花影動,疑是玉人來。如此旖旎的詩句,流露出佳人的情意,至此,應該是促成了一段佳話才是,但就在張生欣喜等待迎接鶯鶯到來時,鶯鶯卻:  端服嚴容,大數張曰:「以護人之亂為義,而終掠亂以求之。是以亂易亂,其去幾何?」她擺出了神聖不可侵犯的姿態,而以道德來責備張生,好似澆了...
文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文辭、文才。《漢書.卷七三.韋賢傳》:「玄成為相七年守正持重,不及父賢,而文采過之。」《南史.卷二六.袁湛傳》:「文采遒豔,從橫有才辯。」也作「文彩」。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