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131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首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主犯與從犯的合稱。《福惠全書.卷一八.刑名部.盜賊下》:「不分首從皆斬,雖不分贓亦坐。」《文明小史》第三回:「金委員嫌柳知府忠厚,背後說這些亂民拿住了,就該一齊正法,還分什麼首從?」
無能為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忙將他們捕捉起來。陳國人果真將二人逮捕,衛國便派使者殺了州吁,而石碏則派家臣獳羊肩殺掉兒子石厚,以咨正法。當時人都稱石碏為「純臣」,大義滅親。「無能為」就是指沒有能力面對事情之意,後世多作「無能為力」,用來表示使不上力,沒有能力做好某事。也用「無能為技」,表示沒有能力使出技能;「無能為謀」,表示沒有能力貢獻計策。
一塵不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塵不染」之典源,提供參考。 ◎1《景德傳燈錄.卷三.弘忍大師》師知付授時至,遂告眾曰:「正法難解,不可徒記吾言持為己任。汝等各自隨意述一偈,若語意冥符,則衣法皆付。」時會下七百餘僧,上座神秀者,學通內外,眾所宗仰,咸共推稱云:「若非尊秀,疇敢當之?」神秀竊聆眾譽,不復思惟,乃於廊壁書一偈云:「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遣有塵埃。」師因經行,忽見此偈,知是神秀所述,乃讚歎曰:「後代依此修行,亦得勝果。」……能1>至夜,密告一童子引至廊下。能自秉燭,令童子於秀2>偈3>之側寫一偈云:「菩提本非樹,心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假拂塵埃。」 〔注解〕 (1) 能:慧能(西元6...
官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規定官廳組織權限及官吏配置權等的法規制度。《晉書.卷二.文帝紀》:「中護軍賈充正法律,尚書僕射裴秀議官制。」
妙法蓮華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後秦鳩摩羅什譯,七卷,另有西晉竺法護譯《正法華經十卷》、隋闍那崛多和達摩笈多譯的《添品妙法蓮華經七卷》,都是本經的同本異譯。本經的重點在調和大小乘的衝突,以為一切眾生都可成佛。且以種種譬喻闡述佛法深刻的思想,普受歡迎,也是天台宗和日本蓮宗教理的依據。簡稱為「法華經」、「蓮經」。
不能為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忙將他們捕捉起來。陳國人果真將二人逮捕,衛國便派使者殺了州吁,而石碏則派家臣獳羊肩殺掉兒子石厚,以咨正法。當時人都稱石碏為「純臣」,大義滅親。「無能為」就是指沒有能力面對事情之意,後世多作「無能為力」,用來表示使不上力,沒有能力做好某事。也用「無能為技」,表示沒有能力使出技能;「無能為謀」,表示沒有能力貢獻計策。
無能為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忙將他們捕捉起來。陳國人果真將二人逮捕,衛國便派使者殺了州吁,而石碏則派家臣獳羊肩殺掉兒子石厚,以咨正法。當時人都稱石碏為「純臣」,大義滅親。「無能為」就是指沒有能力面對事情之意,後世多作「無能為力」,用來表示使不上力,沒有能力做好某事。也用「無能為技」,表示沒有能力使出技能;「無能為謀」,表示沒有能力貢獻計策。
一塵不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塵不染」之典源,提供參考。 ◎1《景德傳燈錄.卷三.弘忍大師》師知付授時至,遂告眾曰:「正法難解,不可徒記吾言持為己任。汝等各自隨意述一偈,若語意冥符,則衣法皆付。」時會下七百餘僧,上座神秀者,學通內外,眾所宗仰,咸共推稱云:「若非尊秀,疇敢當之?」神秀竊聆眾譽,不復思惟,乃於廊壁書一偈云:「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遣有塵埃。」師因經行,忽見此偈,知是神秀所述,乃讚歎曰:「後代依此修行,亦得勝果。」……能1>至夜,密告一童子引至廊下。能自秉燭,令童子於秀2>偈3>之側寫一偈云:「菩提本非樹,心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假拂塵埃。」 〔注解〕 (1) 能:慧能(西元6...
手忙足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在宋真宗景德元年(西元1004)具表上進,並奉敕入藏,故名「景德」;又以法系相承,猶如燈火相傳,喻正法永不斷絕,故稱「傳燈」。 (2) 典故或見於《五燈會元.卷一一.鎮州大悲和尚》。 (3) 直須:就該、正應當。〔參考資料〕 《五燈會元.卷一一.鎮州大悲和尚》鎮州大悲和尚,僧問:「除上去下,請師別道?」師曰:「開口即錯。」曰:「真是學人師也。」師曰:「今日向弟子手裡死。」問:「如何是和尚密作用?」師拈棒,僧轉身受棒。師拋下棒曰:「不打這死漢。」問:「如何是諦實之言?」師曰:「舌拄上齶。」曰:「為甚麼如此?」師便打。問:「如何是大悲境?」師曰:「千眼都來一隻收。」曰:「如何是境中人?」師曰...
先斬後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時掌有重權的官員,遇有重犯,先行正法,然後奏聞朝廷。元.無名氏《十探子》第三折:「今奉聖人的命,敕賜勢劍金牌,教小官便宜行事,先斬後聞。」也作「先行後聞」、「先斬後奏」。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