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4.879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共線方程校正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依共線原則對影像進行幾何改正的方法。該法的基礎是攝影時地物點、投影中心、像片上之相應像點,三者必位於同一直線上。共線參數可預測給定,亦可根據控制點按最小二乘法原理求解,進而求出各像點改正值。此法理論嚴密,精度甚高,但校正時需有地面點的高程資料,且計算量比多項式校正法要大。山地平地之影像校正均通用。見共線方程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制度、律令。如:「宗法」、「憲法」、「法律」、「法規」、「法外施恩」。
方式、途徑。如:「方法」、「辦法」。
範式、原則。如:「文法」、「語法」。
佛、道等的道理。如:「佛法」、「道法」、「現身說法」。
仿效。如:「效法」、「法古今完人」。
法國:位於歐洲西部的獨立國家。首都巴黎,居民多信仰天主教,法語為主要語。
法子:方法。如:「大家一起想想,有沒有什麼法子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偏斜的。如:「正午」、「正中」、「公正無私」。
合規矩的、合常理的。如:「端正」、「正經」、「正路」、「正道」。
恰巧、剛好。如:「正好」、「正巧」、「正值」、「正中下懷」。
表動作在進行中。如:「他正在讀書。」、「外面正下著傾盆大雨。」
修改錯誤。如:「改正」、「訂正」、「糾正」。
純而不雜的。如:「純正」、「正紅色」。
肯定的。與「反」相對。如:「正面」、「正方」。
與「負」相對。如:「正數」、「正電」。
原本的、正式的。如:「正本」、「正職」、「言歸正傳」。
正月:農曆的第一個月。如:「正月初一寺廟裡擠滿了進香祈福的民眾」
信手拈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信手拈出注音︰ㄒ|ㄣˋ ㄕㄡˇ ㄋ|ㄢˊ ㄔㄨ漢語拼音︰xìn shǒu nián chū釋義︰猶「信手拈來」。見「信手拈來」條。 01.宋.韓駒〈贈趙伯魚〉詩:「一朝悟罷正法眼,信手拈出皆成章。」 參考詞語︰信手拈得注音︰ㄒ|ㄣˋ ㄕㄡˇ ㄋ|ㄢˊ ㄉㄜˊ漢語拼音︰xìn shǒu nián dé釋義︰猶「信手拈來」。見「信手拈來」條。 01.宋.蘇軾〈次韻孔毅甫集古人句見贈〉詩五首之三:「前生子美只君是,信手拈得俱天成。」
陽奉陰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6.《清史稿.卷一二六.河渠志一》:「俟松年所遣員弁到工,即責成該工員等一手經理,剋期完工,保全大局。……倘敢陽奉陰違,有心貽誤,一經驗實,應請便宜行事,即將該員弁正法工次,以為罔上殃民者戒。」
乘風破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長風破浪注音︰ㄔㄤˊ ㄈㄥ ㄆㄛˋ ㄌㄤˋ漢語拼音︰cháng fēng pò làng釋義︰猶「乘風破浪」。見「乘風破浪」條。 01.唐.李白〈行路難〉詩三首之一:「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挂雲帆濟滄海。」 02.宋.錢儼〈建傳教院碑銘〉:「長風破浪,溺群魔于不二之門;大山出雲,茂正法于說三之圃。」 參考詞語︰破浪乘風注音︰ㄆㄛˋ ㄌㄤˋ ㄔㄥˊ ㄈㄥ漢語拼音︰pò làng chéng fēng釋義︰猶「乘風破浪」。見「乘風破浪」條。 01.明.許自昌《水滸記.第九齣》:「水戰則翻江擾海,破浪乘風。」 02.清.黃景仁〈湖上阻風雜詩〉五首之五:「楚天歸思暮飛騰,破浪乘風病未能。...
上行下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上為下效注音︰ㄕㄤˋ ㄨㄟˊ ㄒ|ㄚˋ ㄒ|ㄠˋ漢語拼音︰shàng wéi xià xiào釋義︰即「上行下效」。見「上行下效」條。 01.《太平御覽.卷三六○.人事部一.敘人》引《春秋元命苞》:「天人同度,正法相授。天垂文象,人行其事謂之教。教之為言效也,上為下效,道之始也。」
先斬後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時掌有重權的官員,遇有重犯,先行正法,而後奏聞朝廷。元.關漢卿《竇娥冤》第四折:「老夫廉能清正,節操堅剛,謝聖恩可憐,君老夫兩淮堤刑肅政廉訪使之職。隨處審囚刷卷,體察濫官汗吏,容老夫先斬後奏。」後比喻先採取果斷行為,再向上級報告,或先做了再說。如:「因為一直聯絡不到你,我只好先斬後奏了。」也作「先行後聞」、「先斬後聞」。
一塵不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景德傳燈錄.卷三.弘忍大師》師知付授時至,遂告眾曰:「正法難解,不可徒記吾言持為己任。汝等各自隨意述一偈,若語意冥符,則衣法皆付。」時會下七百餘僧,上座神秀者,學通內外,眾所宗仰,咸共推稱云:「若非尊秀,疇敢當之?」神秀竊聆眾譽,不復思惟,乃於廊壁書一偈云:「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遣有塵埃。」師因經行,忽見此偈,知是神秀所述,乃讚歎曰:「後代依此修行,亦得勝果。」……能1>至夜,密告一童子引至廊下。能自秉燭,令童子於秀2>偈3>之側寫一偈云:「菩提本非樹,心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假拂塵埃。」 〔注解〕 (1) 能:慧能(西元638∼713),唐代高僧,俗姓盧,祖籍范陽...
手忙腳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在宋真宗景德元年(西元1004)具表上進,並奉敕入藏,故名「景德」;又以法系相承,猶如燈火相傳,喻正法永不斷絕,故稱「傳燈」。 (2) 典故或見於《五燈會元.卷一一.鎮州大悲和尚》。 (3) 直須:就該、正應當。〔參考資料〕 《五燈會元.卷一一.鎮州大悲和尚》鎮州大悲和尚,僧問:「除上去下,請師別道?」師曰:「開口即錯。」曰:「真是學人師也。」師曰:「今日向弟子手裡死。」問:「如何是和尚密作用?」師拈棒,僧轉身受棒。師拋下棒曰:「不打這死漢。」問:「如何是諦實之言?」師曰:「舌拄上齶。」曰:「為甚麼如此?」師便打。問:「如何是大悲境?」師曰:「千眼都來一隻收。」曰:「如何是境中人?」師曰...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