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00.017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流離失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民人失所,今雖小安,然服教日淺。……愚以為此郡宜依遠域新邦之典,其民間小事,使長吏臨時隨宜,上不背正法,下以順百姓之心。比及三年,民安其業,然後齊之以法,則無所不至矣。」太祖從其言。徵還,參丞相軍事。海賊郭祖寇暴樂安、濟南界,州郡苦之。太祖以夔前在長廣有威信,拜樂安太守。到官數月,諸城悉平。
無能為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忙將他們捕捉起來。陳國人果真將二人逮捕,衛國便派使者殺了州吁,而石碏則派家臣獳羊肩殺掉兒子石厚,以咨正法。當時人都稱石碏為「純臣」,大義滅親。「無能為」就是指沒有能力面對事情之意,後世多作「無能為力」,用來表示使不上力,沒有能力做好某事。也用「無能為技」,表示沒有能力使出技能;「無能為謀」,表示沒有能力貢獻計策。
為非作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做壞事。《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七:「後來其教盛行,那學了與民間祛妖除害的,便是正法。若是去為非作歹的,只叫得妖術。」《紅樓夢》第五七回:「我說的是好話,不過叫你心裡留神,並沒叫你去為非作歹。」也作「生非作歹」。
按兵不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觀夫暴國之相卒7>也。案平政教,審節奏,砥礪百姓,為是之日,而兵剸天下勁矣。案然修仁義,伉隆高,正法則,選賢良,養百姓,為是之日,而名聲剸天下之美矣。權者重之,兵者勁之,名聲者美之。夫堯、舜者,一天下也,不能加毫末於是矣。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呂氏春秋.恃君覽.召類》。 (2) 殷:富足、富裕。 (3) 案:同「安」,語助詞。 (4) 縱橫之事:合縱與連橫的事情。比喻外交之事。 (5) 偃然:停止、平息的樣子。偃,音|ㄢˇ。 (6) 案兵:亦作「按兵」,止兵不動。 (7) 相卒:相抵觸、相對抗。〔參考資料〕 《呂氏春秋.恃君覽.召類》趙簡子將襲衛,使史默往睹之,期以...
玄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伐多國(約今喀什米爾的查漠),訪師參學。他在缽伐多國停留兩年,悉心研習《正量部根本阿毗達磨論》及《攝正法論》、《成實論》等,然後重返那爛陀寺。不久,又到低羅擇迦寺向般若跋陀羅探討說一切有療三藏及因明、聲明等學,又到杖林山訪勝軍研習唯識抉擇、意義理、成無畏、無住涅槃、十二因緣、莊嚴經等論,切磋質疑,兩年後仍返回那爛陀寺。此時,戒賢囑玄奘為那爛陀寺僧眾開講攝論、唯識抉擇論。適逢中觀清辨(婆毗呔伽)一系大師師子光也在那裡講《中論》、《百論》,反對法相唯識之說。於是玄奘著《會宗論》三千頌(已佚),以調和大乘中觀、瑜伽兩派的學說。...
八正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梵語aṣṭāṅga-mārga的意譯。指八種通往解脫的正確途徑。八正道為:一、正見,具有正確的主張──四諦的見解。二、正思惟,做正確的抉擇。三、正語,不做一切非理的言談。四、正業,清淨的行為。五、正命,正當的謀生方式。六、正精進,努力勤修正法。七、正念,隨時都清楚地知道當下的心念。八、正定,修習四禪八定。《雜阿含經》卷六:「云何有身滅道跡?謂八正道。」也稱為「八聖道」。
天網恢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上天的法網雖寬大稀疏,但絕不會縱容作惡的壞人。語出《老子》第七三章:「天網恢恢,疏而不失。」後以比喻犯法者難逃國法制裁。明.無名氏《尋親記》第三三齣:「此人如果太奸豪,天網恢恢豈可逃。」《兒女英雄傳》第一八回:「母親、父親,你二位老人家,可曾聽見那紀賊父子,竟被朝廷正法了?可見天網恢恢,疏而不漏。」也作「天道恢恢」。
諭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告諭而使知悉。多用於上對下。[例]政府每逢訂定或修正法令,必諭知全國民眾遵守。
長風破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乘風破浪」。見「乘風破浪」條。01.唐.李白〈行路難〉詩三首之一:「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挂雲帆濟滄海。」02.宋.錢儼〈建傳教院碑銘〉:「長風破浪,溺群魔于不二之門;大山出雲,茂正法于說三之圃。」 
盛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廣泛流行。《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七:「後來其教盛行,那學了與民間祛妖除害的,便是正法。」《文明小史》第一七回:「將來雖然一定可以盛行,但是目下還在萌芽時代。」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