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5.193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勇退急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急流勇退」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宋代時,有一位修道之人陳希夷。一天遇到一位名叫錢若水的讀書人,覺得他仙風道骨,很適合出家修行,但不能決定是否要收為弟子,於是約他第二天再到華山來,請一名道行更高的老僧看看。錢若水依約前往,那位老僧仔細端詳他後,靜默不語,過一陣子,才用灰燼在地上寫下「做不得」三個字,然後緩緩說出一句話:「他是個能在急流中勇退的人。」老僧既然這麼說了,陳希夷就打消了留他修道的念頭。不久之後,錢若水科舉高中,做到樞密院副使,一路平步青雲,仕途順遂。但他卻在四十歲時就辭官歸隱,應驗了當年老僧的話。後來「急流勇退」被用來比喻人於得意順遂時,及時隱退。
歸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歸隱山林。唐.白居易〈晩秋有懐鄭中舊隠〉詩:「寥落歸山夢,殷勤採蕨歌。」元.關漢卿《魯齋郎》第三折:「嗟吁!嗟吁!教咱何處居?不如趁早歸山去。」
功遂身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功業成就後,就歸隱山林,不再眷戀。《後漢書.卷五八.蓋勳傳》:「若共併力誅嬖倖,然後徵拔英俊,以興漢室,功遂身退,豈不快乎!」也作「功成身退」、「身退功成」。
李日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下那得如此好秀才。」萬曆二十年(1592年)三甲二十二名進士,任九江推官、西華知縣。官至太僕少卿。歸隱後,以著述、鑒藏自娛。《明史·文苑傳》稱「恬澹和易,與物無忤。」 評價精鑒藏,世稱「博雅君子」。擅繪畫,繪《宿遷水溢圖》軸,又以《南西廂記》聞名,陸采說:「李日華取實甫之語,翻為南曲,而措詞命意之妙幾失之矣。」[1]。又有《恬致堂集》、《檇李叢談》、《書畫想象錄》、《紫桃軒雜綴》、《味水軒日記》、《六硯齋筆記》、《梅墟先生別錄》、《恬致堂詩話》等書,錢謙益在《恬致堂集》作《序》稱:「文章者,天地英淑之氣與人之靈心結習而...
各千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的規律,把詩歌創作引入普遍的平民階層,在當時及後世都備受推崇。壯年時,趙翼即因輕微中風而絕意仕進,歸隱田園,晚年時更處於半瞎、半聾、半啞的狀態,〈吳穀人祭酒枉過草堂邀稚存味辛同集〉即其晚年詩作,從詩名可知此詩所記為趙翼與吳穀人、洪亮吉(稚存)、趙懷玉(味辛)相聚共飲之事。當時他應已是七十餘歲的老翁,在座數位也俱是髮蒼鬢白,使他不由得生出人事更迭的感歎。詩中所提「袁、蔣、王、錢」指的是袁枚、蔣士銓、王鳴盛、錢大昕,這四位都是與趙翼同時期的著名學者,在文壇亦享有盛名,袁、蔣二人更與趙翼同為「性靈」派詩人。然而無論他們曾經多麼的顯赫,多麼的意氣風發,畢竟已是時過境遷,終將化為塵土,而起繼後浪各顯優...
七張八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舌」較早的文獻,如明代馮惟敏《海浮山堂詞稿.卷二下》有一闋〈仙桂引〉,標題為〈思歸〉的曲,是講作者想歸隱的心境。其中有幾句:「猛想起冷清清竹籬茅舍,翠巍巍青山綠野,靜沉沉洞府岩穴。靜沉沉洞府岩穴,收拾起萬緒千頭,脫離了七嘴八舌。」大意是說回想起自己當趕快脫離官場是非,歸隱到那青山綠野的茅舍,雖是冷清、靜沉,卻可以省卻多少煩惱,避開那人多嘴雜的是是非非。後來「七嘴八舌」可能就是出自此處,用來形容人多口雜,議論紛亂。
龔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龔生人名,字君實,漢彭城人。三舉孝廉,王莽秉政,歸隱鄉里,莽徵之不就,絕食而死。亦作「龔勝」南宋‧劉克莊〈賀新郎〉:「年似龔生猶夭」。清‧吳偉業〈賀新郎‧病中有感〉:「論龔生,天年竟夭,高名難沒」。
淋漓痛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淋漓盡致」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淋漓」是形容溼透的樣子。唐代韓愈的〈和虞部盧四酬翰林錢七赤藤杖歌〉一詩中,有「赤龍拔鬚血淋漓」一句,形容血流得很多的樣子。明末時的進士李清,曾在崇禎、弘光二朝為官,明亡後便歸隱鄉林,以著述自娛。《三垣筆記》是他記述在為官時的所見所聞,其中有一段記到熹宗時的一名太監,名叫劉若愚,頗有才學,被當紅太監李永貞招攬,從事主筆為文的工作。李永貞與魏忠賢一批人,仗勢干預朝政,結黨營私,劉若愚心知肚明,不敢有所反抗。魏忠賢失勢後,其黨羽都遭誅殺,劉若愚也遭彈劾入獄。李清在作官時,偶然讀到他在獄中所寫的《酌中志略》,感嘆他才識廣博,卻身不由己,最後被牽連而死於獄中...
歸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辭官返鄉,歸隱田園。如:「解甲歸田」。
戢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收起翅膀,停止飛翔。比喻歸隱不出仕。唐.王昌齡〈鄭縣宿陶太公館中贈馮六元二〉詩:「馮公尚戢翼,元子仍跼步。」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