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832.827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洗耳恭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洗耳恭聽」是指洗乾淨耳朵恭敬地聆聽。典源或出於元曲。例如元代鄭廷玉所寫的雜劇《楚昭公》第四折中提到一段故事:秦王派了百里奚護送公主下嫁給楚昭公的兒子。百里奚聽說楚昭公的夫人和兒子都曾在漢江落水,後來如何能獲救,就請楚昭公說給他聽,他願意「洗耳恭聽」。也有人認為「洗耳」一語是出自於晉.皇甫謐《高士傳》。但《高士傳》中記載堯舜時期的賢人許由,因為他的賢德,堯想將帝位讓給他,他拒而不受,歸隱於箕山之下。堯又想請他出任地方官,他聽了後跑到池塘邊洗耳,這和「洗耳恭聽」之「洗耳」的目的不同:一個是洗耳為了洗掉聽到不願聽的話,一個是洗耳表示要恭敬地聽人家的話。
功成身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功業成就後,就退休歸隱。《後漢書.卷一六.鄧禹傳》:「功成身退,讓國遜位,歷世外戚,無與為比。」也作「功遂身退」、「身退功成」。
三寸不爛之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上賓。另外如《史記.卷五五.留侯世家》,內容則是表述漢高祖劉邦的軍師張良,在協助劉邦平定天下後,動了歸隱的念頭。他推薦蕭何擔任丞相,並向劉邦表達自己憑著「三寸舌」成為皇帝的軍師,位極人臣,已達到一般人最想要的目標了,於願足矣!所以希望能辭去職務,隱居修道。
戀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原指馬貪戀豆料。後比喻貪戀官祿名位。[例]經過幾番宦海沉浮,他再也無心戀棧,決定辭官歸隱
各有千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的規律,把詩歌創作引入普遍的平民階層,在當時及後世都備受推崇。壯年時,趙翼即因輕微中風而絕意仕進,歸隱田園,晚年時更處於半瞎、半聾、半啞的狀態,〈吳穀人祭酒枉過草堂邀稚存味辛同集〉即其晚年詩作,從詩名可知此詩所記為趙翼與吳穀人、洪亮吉(稚存)、趙懷玉(味辛)相聚共飲之事。當時他應已是七十餘歲的老翁,在座數位也俱是髮蒼鬢白,使他不由得生出人事更迭的感歎。詩中所提「袁、蔣、王、錢」指的是袁枚、蔣士銓、王鳴盛、錢大昕,這四位都是與趙翼同時期的著名學者,在文壇亦享有盛名,袁、蔣二人更與趙翼同為「性靈」派詩人。然而無論他們曾經多麼的顯赫,多麼的意氣風發,畢竟已是時過境遷,終將化為塵土,而起繼後浪各顯優...
有道則見,無道則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政治清明的時候,就出仕為官;政治昏亂的時候,就歸隱不仕。《論語.泰伯》:「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
三寸之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上賓。另外如《史記.卷五五.留侯世家》,內容則是表述漢高祖劉邦的軍師張良,在協助劉邦平定天下後,動了歸隱的念頭。他推薦蕭何擔任丞相,並向劉邦表達自己憑著「三寸舌」成為皇帝的軍師,位極人臣,已達到一般人最想要的目標了,於願足矣!所以希望能辭去職務,隱居修道。
蓴羹鱸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晉朝張翰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菰菜、蓴羹、鱸魚膾,有歸隱故里之思。典出《晉書.卷九二.文苑傳.張翰傳》。比喻歸隱之思。宋.辛棄疾〈沁園春.三徑初成〉詞:「意倦須還,身閒貴早,豈為蓴羹鱸膾哉。」也作「蓴鱸」。
顧炎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出來。歸莊縱覽六藝百家之書,又善寫擘窠大字,曾自稱「歸乎來」「普明頭陀」。明亡後與顧炎武起兵,事敗後歸隱。他的怪異,可在他的草堂大門前的對聯,可見一班。「兩口寄安樂之窩,妻太聰明夫太怪;四鄰皆幽靈之宅,人何寥落鬼何多!」顧炎武小時後體弱多病,多虧嗣母王氏的悉心照顧,才得以挽回生命。但由於一粒豆疹長在左眼睛裡,所以病好後,他的左眼幾乎喪失了視力,臉上也留下了疤痕,相貌變得非常奇特。但他的性情狷介,才氣不凡並有憤世嫉俗的個性。顧炎武三歲患痘,眼有雙瞳子,中白邊黑,讀書一目十行,悟力過人。 二字寧人。本名絳(ㄐ一ㄤ\ 〉,明亡...
許由洗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許由歸隱山林,優游自得,聽到帝堯欲讓位於己,便感到耳朵受到汙染,因而臨水洗耳。典出漢.蔡邕《琴操.卷下.河間雜歌.箕山操》。後以許由洗耳比喻心性曠達,超脫於物外,而以接觸塵俗之物為恥。《孟子.盡心上》「古之賢士何獨不然」句下漢.趙岐.注:「樂道守志,若許由洗耳,可謂忘人之勢耳。」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