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15.871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棄筆從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班彪(西元3∼54),字叔皮,東漢扶風安陵人。才高好著述,繼司馬遷《史記》作西漢史六十五篇,未完而歿,後由子班固及女班昭繼續完成,即今《漢書》。 (5) 輟業:指停止抄書工作。 (6) 傅介子:生卒不詳。西漢北地義渠道人。昭帝時出使大宛,降服樓蘭、龜茲。因誅匈奴使者,還拜中郎。後又斬樓蘭王,被封為義陽侯。 (7) 張騫:?∼西元前114,字子文,西漢漢中成固人。武帝時以軍功封博望侯,旋拜中郎將,出使烏孫,分遣副使至大宛、康居、大夏等,自此打通與西北諸國的交通,使漢朝能與中亞交流。 (8) 筆研:筆硯。研,通「硯」。〔參考資料〕另可參考:《後漢書.卷四七.班梁列傳.班超》
家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稱謂。對人稱自己的母親。《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三:「家父做了宣德府理官,歿于任所,家母亦先亡了數年。」《紅樓夢》第六八回:「奴家年輕,一從到了這裡之事,皆由家母和家姐商議主張。」也稱為「家慈」。
軀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身體。《後漢書.卷五十一.陳龜傳》:「雖歿軀體,無所云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夭折,少壯而死。《玉篇.歹部》:「殀,歿也。亦作夭。」《孟子.盡心上》:「殀壽不貳,脩身以俟之。」《楚辭.屈原.離騷》:「鮌婞直以亡身兮,終然殀乎羽之野。」
疑信參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將信將疑」之典源,提供參考。 唐.李華〈弔古戰場文〉(據《李遐叔文集.卷四》引)蒼蒼蒸民,誰無父母?提攜捧負,畏其不壽。誰無兄弟?如足如手;誰無夫婦?如賓如友。生也何恩?殺之何咎?其存其沒1>,家莫聞知。人或有言,將信將疑。悁悁心目,寢寐見之。布奠傾觴,哭望天涯。天為之愁,草木淒悲。弔祭不至,精魂無依。必有凶年,人其流離。嗚呼噫嘻!時耶命耶!從古如斯,為之奈何?守在四夷。 〔注解〕 (1) 沒:音ㄇㄛˋ,死。通「歿」。
孤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歿而母尚在者的自稱。今多用於訃聞。
推誠布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郡陽都人(今山東省沂水縣)。避亂荊州,劉備三訪其廬乃出。為人足智多謀,忠心耿耿。曾敗曹操於赤壁。劉備歿,輔助後主劉禪,封武鄉侯。志在攻魏以復中原,乃東和孫權,南平孟獲,與魏長期爭戰,後鞠躬盡瘁,卒於軍中,諡號忠武。有《諸葛武侯集》。 (2) 相國:秦漢等朝所置的宰相職位。後沿為宰相的通稱。 (3) 儀軌:法度規範。 (4) 服罪輸情:坦承自己所犯的罪行,並誠心改過向善。 (5) 游辭巧飾:用沒有根據的言辭掩飾罪行,虛偽狡詐。
杖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杖,指喪禮中所執的喪棒。期,指一年的服喪期。杖期指執喪棒服一年之喪。丈夫為妻子,嫡孫為祖母,皆應服杖期。但妻死時父母尚在,或娶妻時父母已歿,妻子不曾為翁姑服過喪者,則丈夫不為妻子服杖期。《幼學瓊林.卷三.疾病死喪類》:「孫承祖服,嫡孫杖期。」
首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頭頸。《左傳.襄公十三年》:「若以大夫之靈,獲保首領以歿。」《初刻拍案驚奇》卷四:「凡此之輩,殺之之道非一,重者或徑取其首領及其妻子。」
存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撫養、撫恤。《明史.卷二.太祖本紀二》:「辛丑,詔:軍士陣歿父母妻子不能自存者,官為存養。」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