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拍案叫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傳.第一回》。〔參考資料〕 《水滸後傳.第一回》他當日同心合膽兄弟,共是一百八人,為征大遼、伏方臘,歿於王事者過半;所存者,除了武松損了一臂已作廢人,在杭州六和塔下養老不算,其餘還有三十二人。……這些人,或有赴任為官的,或有御前供奉的,或有閒居隱逸的,或有棄職歸農的,或有修真學道的。這三十二人散在四方,如珠之脫線,如葉之離條,再不能收拾到一處了。誰知事有湊巧,緣有偶然,機括一動,幅輳聯合,比前番在梁山泊上更覺轟轟烈烈,做出驚天動地的事業來,功垂竹帛,世享榮華,成了一篇花團錦簇的話文,使人見之,一個個都懽忻鼓舞,快意舒懷,不禁拍案叫絕。
鶉衣百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子夏:卜商(西元前507∼前400),字子夏,春秋時衛國人。為孔子弟子,擅長文學,精研《詩》教。孔子歿後,子夏講學於西河,魏文侯師事之。 (2) 縣鶉:懸掛著的鶉鳥。鶉尾短禿,形似敝衣,因以形容衣服破爛。縣,音ㄒㄩㄢˊ,繫、掛。同「懸」。鶉,音ㄔㄨㄣˊ,鵪鶉,形似雛雞,頭小尾短而圓胖,羽毛以赤褐色為主,善走而不善飛,以種子、穀類、昆蟲等為食。。 2、「百結」:晉.王隱《晉書》(據《藝文類聚.卷六七.衣冠部.衣裳》引)董威輦1>每得殘碎繒2>,輒結以為衣,號曰百結。 〔注解〕 (1) 董威輦:董京,字威輦,西晉人,生卒年不詳。太始初至洛陽,行乞於街,著作郎孫楚與之語,奇而載歸。數年後留詩即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挾抱、懷持。如:「齎志以歿」。南朝宋.鮑照〈代蒿里行〉:「齎我長恨意,歸為狐兔塵。」
家徒四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室徒四壁注音︰ㄕˋ ㄊㄨˊ ㄙˋ ㄅ|ˋ漢語拼音︰shì tú sì bì釋義︰即「家徒四壁」。見「家徒四壁」條。 01.《魏書.卷七二.陽尼列傳》:「固剛直雅正,不畏強禦,居官清潔,家無餘財,終歿之日,室徒四壁,無以供喪,親故為其棺斂焉。」 參考詞語︰家徒壁立注音︰ㄐ|ㄚ ㄊㄨˊ ㄅ|ˋ ㄌ|ˋ漢語拼音︰jiā tú bì lì釋義︰即「家徒四壁」。見「家徒四壁」條。 01.《宋書.卷九一.孝義列傳.吳逵》:「既而逵疾得瘳,親屬皆盡,唯逵夫妻獲全。家徒壁立,冬無被褲,晝則庸賃,夜則伐木燒塼,此誠無有懈倦。」 02.清.袁枚《隨園詩話.補遺.卷一》:「(錢籜石)家徒壁立,賣畫為...
華而不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左傳.文公五年》晉陽處父聘于衛,反過甯,甯嬴從之。及溫而還,其妻問之。嬴曰:「以剛。〈商書〉曰:『沈漸剛克,高明柔克。』夫子壹之1>,其不沒2>乎!天為剛德,猶不干時3>,況在人乎?且華而不實,怨之所聚也。犯而聚怨,不可以定身。余懼不獲其利而離其難,是以去之。」 〔注解〕 (1) 壹之:偏執其一,指性剛強。 (2) 沒:通「歿」,死亡。 (3) 干時:干涉四時運行。
開誠布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郡陽都人(今山東省沂水縣)。避亂荊州,劉備三訪其廬乃出。為人足智多謀,忠心耿耿。曾敗曹操於赤壁。劉備歿,輔助後主劉禪,封武鄉侯。志在攻魏以復中原,乃東和孫權,南平孟獲,與魏長期爭戰,後鞠躬盡瘁,卒於軍中,諡號忠武。有《諸葛武侯集》。 (2) 相國:秦漢等朝所置的宰相職位。後沿為宰相的通稱。 (3) 儀軌:法度規範。 (4) 服罪輸情:坦承自己所犯的罪行,並誠心改過向善。 (5) 游辭巧飾:用沒有根據的言辭掩飾罪行,虛偽狡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為死者更衣入棺。通「殮」。如:「殯斂」。宋.錢公輔〈義田記〉:「歿之日,身無以為斂,子無以為喪。」
笑容可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州,劉備三訪其廬乃出。為人足智多謀,忠心耿耿。曾敗曹操於赤壁,佐定益州,使蜀與魏、吳成鼎足之勢。劉備歿,輔助後主劉禪,封武鄉侯。志在攻魏以復中原,乃東和孫權,南平孟獲,與魏長期爭戰,後鞠躬盡瘁,卒於軍中,諡號忠武。著有《諸葛武侯集》。 (4) 焚香操琴:燒香彈琴,形容悠閒自若的樣子。
屈指可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州,劉備三訪其廬乃出。為人足智多謀,忠心耿耿。曾敗曹操於赤壁,佐定益州,使蜀與魏、吳成鼎足之勢。劉備歿,輔助後主劉禪,封武鄉侯。志在攻魏以復中原,乃東和孫權,南平孟獲,與魏長期爭戰,後鞠躬盡瘁,卒於軍中,諡號忠武。著有諸葛武侯集。
形單影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韓愈〈祭十二郎文〉(據《全唐文.卷五六八.韓愈》引)嗚呼!吾少孤。及長,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歿南方,吾與汝俱幼,從嫂歸葬河陽,既又與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嘗一日相離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後者,在孫惟汝,在子惟吾。兩世一身1>,形單影隻。嫂嘗撫汝指吾而言曰:「韓氏兩世,惟此而已!」汝時猶小,當不復記憶,吾時雖能記憶,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注解〕 (1) 兩世一身:兩代都各只有一個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