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一成不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成不變」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禮記.王制》中描述古代的司法制度,犯人的罪行一旦判決之後,君王先命三公共同審理,之後三公再將判決書呈交給君王。君王看了判決書之後,得依「因無知而犯罪」、「因過失而犯罪」、「因遺忘而犯罪」三種情形,酌量給予減刑,最後裁定刑罰。刑罰一旦裁定,即使只是輕微的小罪,也必須澈底執行,不得赦免。因為一旦犯罪成立,刑罰就會加在身上;一旦刑罰加到身上,就不可能再改變了。所以一個君子在裁定刑罰之前,必定會竭盡心力來審理案件。後來「一成不變」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引申指事情既定之後,從不改變。
八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周代法制中的八種刑法。《周禮.地官.大司徒》:「以鄉八刑糾萬民:一曰不孝之刑;二曰不睦之刑;三曰不姻之刑;四曰不弟之刑;五曰不任之刑;六曰不恤之刑;七曰造言之刑;八曰亂民之刑。」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書記》:「黃鍾調起,五音以正,法律馭民,八刑克平,以律為名,取中正也。」
弊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發生弊害的漏洞。《福惠全書.卷三.蒞任部.馭衙役》:「一切嚴為法制,使無弊竇之可乘。」也作「弊端」。
端本澄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正本清源」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正本清源」原作「清原正本」。漢代的史學家班固,曾在《漢書》的〈刑法志〉中討論國家的刑法制度,認為當時的法律有許多不合宜的地方,處刑的輕重常拿捏不當,重者太重,死刑人數過多;輕者太輕,無法達到遏止的效果。在這種情況之下,無法遏止輕犯者作惡,官吏又每每以斬大盜建立威信,結果社會依然混亂。原因除了禮樂教養的缺乏外,就是刑法制定不當的後果。所以班固認為必須要從源頭開始清理、從根本開始整頓,也就是從檢討刑法制度做起,修改不當的法令,重新衡量罰則的輕重,才能使社會達到真正的安定,人民有安樂的生活。後來「正本清源」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澈底改革以解決問題...
泛駕之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受駕馭的馬。比喻有才能而不受禮節法制約束的人物。《漢書.卷六.武帝紀》:「夫泛駕之馬,跅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
宗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時分別嫡庶統系的制度,以別親疏,以示系統,以明親親合族之義。其道可推於治國安民。如:「宗法社會」、「宗法制度」。《朱子語類.卷九○.祭》:「如今要知宗法祭祀之禮,須是在上之人先就宗室及世族家行了,做個樣子,方可使以下士大夫行之。」
貞觀政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唐吳兢撰,一○卷。記唐太宗與魏徵、房玄齡、杜如晦等大臣的問答,以及當時的政治措施、法制政令。
行政院客家委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立法院審議,並於99年1月5日立法院三讀通過,開創台灣多元文化的重要里程碑,同時宣示客家事務正式邁入法制化!98年9月邀集各地區、各領域客家代表召開第一屆「全國客家會議」,研討全國客家事務方針,匯聚施政共識,會議結論作為未來中長程施政重要參考。另,召開「全國客家事務首長會議」,藉此建立中央與地方政府之間的客家事務交流平台與整合機制。辦理客家貢獻獎 樹立典範激勵後進為表彰客家菁英在各領域的傑出表現,期勉客家精神以及客家典範,能夠世世代代在台灣綿延傳頌,特舉辦「客家貢獻獎」,期樹立典範激勵後進。保存客庄聚落空間 營造客家文化...
竊鉤竊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鉤,腰帶上的掛鉤,常以金玉打造裝飾。竊鉤竊國語本《莊子.胠篋》:「彼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指偷竊帶鉤這種小東西的人遭受刑戮,偷竊國家權柄的大盜反而封為諸侯。用以諷刺是非賞罰的顛倒錯亂,或法制的敗壞。
權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權宜的法制。《文選.揚雄.解嘲》:「聖漢權制,而蕭何造律,宜也。」
3.威權與法制。《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評曰》:「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