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0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21.318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登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舊時通過科舉考試。[例]據說他的曾祖父是清朝登科的進士。
南腔北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朝官員魯之裕,生性粗疏豪爽、不拘小節,因為他住的房子很小,就在門上題字寫道:「兩間東倒西歪屋,一個南腔北調人。」用來說明屋子破舊、傾倒歪斜的樣子,以及他說話口音不純,夾雜南北方音。「南腔北調」可能就是直接摘自這個門聯的一個成語,被用來形容人說話語音不純,夾雜著南北方音。也可用來直接指南北各種腔調。
韃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末蒙古種族之一。是契丹的西北族,沙陀的別種,散居在中國西北、蒙古、中亞、獨立國協東部等地。元亡後,其宗族走漠北,於清朝時歸附。
草草了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草率了事注音︰ㄘㄠˇ ㄕㄨㄞˋ ㄌ|ㄠˇ ㄕˋ漢語拼音︰cǎo shuài liǎo shì釋義︰「草率」猶「草草」,「草率了事」猶「草草了事」。見「草草了事」條。 01.清.林則徐《林文忠公政書.江蘇奏稿.卷一.請定鄉試同考官校閱章程並預防士子剿襲諸弊折》:「該簾官受此繩束,不敢草率了事,於衡才似有裨益。」 02.《清朝野史大觀.清朝史料.卷下.鄭子久中丞被害》:「以大員被戕之案,並不澈底嚴究,草率了事,實堪詫異。」
秀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科舉時代科目的名稱。始於漢,後因避光武帝劉秀的諱改稱為「茂才」,唐與明經、進士等並設為科舉考試的科目,宋則凡參加科舉考試的人皆稱秀才,明清時則專稱入縣學的生員。[例]聽說他的曾祖父是清朝的秀才。
溥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愛新覺羅·溥儀(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是清朝最後一位皇帝。其為清朝皇帝在位時年號「宣統」,通稱宣統皇帝(1909年-1912年,1917年7月1日—12日)。因其為中國最後一個王朝的末代皇帝,所以有人稱其清末帝。而其生前也有人根據其退位,稱他為遜帝或廢帝。其在任滿洲國皇帝在位時年號「康德」,又稱康德皇帝(1934年—1945年)。目錄1 文藝相關1.1 書籍1.2 電影1.3 電視劇 文藝相關 書籍《我的前半生》第一版(196...
芍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期:二月至六月用途:切花、盆栽、花壇和庭園露地栽培花語:含羞、羞澀、羞恥心 介紹芍藥其名之由來,根據清朝李時珍《本草》之記載:「芍藥,猶綽約也,美好貌,此草花容綽約,故以為名。」而陳淏子的《花鏡》中則提到:「園林中苟直得宜,則花之盛,更過於牡丹。」芍藥,其姿豔而外型與牡丹相似,然實際上芍藥屬於草本,而牡丹則為木本,而在春末夏初之際,牡丹凋謝,而芍藥則依然璀璨盛開,因此被稱為「婪尾春」。另外,芍藥又被稱為「荑草」、「荑藥」、「將離」等名。(註1)芍藥為毛莨科,屬多年生草本植物。 根芍藥根之部分由根頸、塊根和鬚根組成。而依據...
楊貴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梧桐雨|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明朝 《磨塵鑒》 明朝 吳世美 《驚鴻記》 明朝 屠隆 《彩毫記》 清朝 洪昇 《長生殿》 《貴妃醉酒》 《太真外傳》 陳鴻 《馬嵬坡》 《唐明皇與楊貴妃》《(楊貴妃祕史)》 小說 《楊太真外傳》 《長恨歌傳》 傳說 有傳楊貴妃愛吃荔枝,唐玄宗遂命人從嶺南高州千裡把新鮮荔枝送至長安,據說荔枝送到時表面尚有露水。此品種亦稱為「妃子笑」。 另有傳說她當時曾被解救,後來到了日本度過餘生,在日本山口縣長門市向津具半島也流傳這樣的說法。日本前知名女藝人山口百惠就曾自稱是楊貴妃的後代。http:/...
大眾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藏王,農曆5月1日是新莊大眾爺的平安祈福祭日,也是新莊一年一度的盛大廟會。(註3) 南投集集大眾爺祠清朝同治元年(1862)戴潮春於彰化起事反清,當地舉人陳肇興潛匿於「集集堡」(現南投集集鎮),並於同治二年招集兵馬效忠清軍,打敗來犯的戴軍。後戴軍重啟攻勢,激戰之後斬首二百餘人。數年後,當地居民將屍體收集,並設立小祠供奉,也將每年的農曆8月23日定為祭典之日。現在大眾爺祠已是當地最主要的信仰中心,而8月23日也成為集集大拜拜的日子。(同註3) 參考書目註1.吳密察監修,《台灣史小事典》(臺北:遠流,2012四版),頁54。...
顧炎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果然很靈,不少全國著名的學者、文人應召到京城,做起官來了。但是也有一些學者認為,他們是明朝的臣民,到清朝做官是喪失氣節的事。他們寧願冒殺頭的危險,也不肯應召。其中有一個是著名的思想家顧炎武,有人想推薦他應博學鴻詞科,他寫信回答說:"我這個七十歲的老翁還巴望個什麼?欠缺的就是一死,如果一定要逼我應召,我只能一死了事。"顧炎武是江蘇昆山人,出身江南大族,他的祖父是個很有見識的人,認為讀書一定要研究實際。顧炎武受祖父影響,從小喜歡讀《資治通鑒》、《史記》和孫吳兵法等書,十分關心時事。后來參加科舉,沒有考中,就幹脆下決心放棄科舉...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