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6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37.506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不時之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明.李承勛〈豐財用材疏〉:「行糧料草,師出無常,此每鎮不時之需,難以逆而知者也。」
強詞奪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孔孟主要傳揚人倫,這點與佛法是一樣的,但是佛法更加廣泛,提及因緣生滅、諸行無常,這則是孔孟之道所沒有的。」孫皓雖然強自狡辯,但仍無法辯倒僧會,也就不敢隨便毀壞廟宇佛像了。後來「強詞奪理」這句成語,就從這裡的原文「強詞昧理」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沒有道理卻強行狡辯,硬說成有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茅、蘆的白花。《詩經.鄭風.出其東門》:「出其闉闍,有女如荼。」漢.鄭玄.箋:「荼,茅秀,物之輕者,飛行無常。」
過河拆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之後他藉口有病,再也不上朝了。 相關詞 相似詞朝濟夕設、 翻臉無情、 反面無情、 反顏相向、 反覆無常、 無情無義、 出爾反爾、 恩將仇報。 相反詞沒齒難忘、感恩圖報、結草銜環、知恩圖報。 例句當初我大力提拔他擔任我公司的總經理,如今他跳槽到別人的公司,還搶走我們公司的客戶,真的是「過河拆橋」!
溘然長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1.出處2 2.解釋3 3.故事4 4.相似、相反詞4.1 相似4.2 相反5 5.例句 1.出處 楚辭九張惜往日:「寧溘死而流亡兮。」 2.解釋 謂人死亡。 3.故事 <<無>> 4.相似、相反詞 相似 撒手塵寰、一瞑不視、與世長辭 相反 長生不老 5.例句 昨天還見他容光煥發,今天竟然溘然長逝,不禁令然感嘆世事無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樣子、樣貌。如:「圓形」、「形象」、「形態」、「形容」。《孫子.虛實》:「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晉書.卷一一四.苻堅載記下》:「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類人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數目。《新唐書.卷二一六.吐蕃傳上》:「其刑,雖小罪必抉目,或刖、劓,以皮為鞭抶之,從喜怒,無常算。」
以貌取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武城人,孔子弟子。 (2) 仲尼:即孔子。西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魯人。學無常師,相傳曾問禮於老聃,學樂於萇弘,學琴於師襄。初仕魯,為司寇,攝行相事,魯國大治。後周遊列國十三年,不見用,年六十八,返魯,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經典。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開平民教育先河,後世尊為「至聖先師」。 (3) 宰予:西元前522∼前458,字子我,春秋魯人。孔子弟子,利口辯辭。曾因白天睡覺,孔子責以朽木不可雕也。〔參考資料〕另可參考:《大戴禮記.五帝德》、《史記.卷六七.仲尼弟子列傳.澹臺滅明》
行屍走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晉.王嘉《拾遺記.卷六》任末1>年十四時,學無常師,負笈2>不遠險阻。每言:「人而不學,則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編茅為菴,削荊為筆,剋樹汁為墨。夜則映星望月,暗則縷麻蒿以自照。觀書有合意者,題其衣裳,以記其事。門徒悅其勤學,更以靜衣易之。非聖人之言不視。臨終誡曰:「夫人好學,雖死若存;不學者雖存,謂之行尸3>走肉耳!」河洛秘奧,非正典籍所載,皆注記於柱壁及園林樹木,慕好學者,來輒寫之。時人謂任氏為「經苑」。 〔注解〕 (1) 任末:字叔本,東漢蜀郡繁人,生卒年不詳。少習《齊詩》,遊京師,教授十餘年。為郡功曹,辭以病免。後奔師喪,於中道病故。 (2) 負笈:背著書箱,比喻出外求學。笈,音ㄐ...
一曝十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人便將孟子所說的“一日曝之,十日寒之”精簡成“一曝十寒”一句成語,用來比喻修學、做事沒有恆心,作輟無常的一種說法。 4. 相似、相反詞 相似詞 虎頭蛇尾、半途而廢、功虧一簣。 相反詞 貫徹始終、鍥而不舍、滴水穿石。 5.例句讀書如果一曝十寒,虎頭蛇尾,當然成不了大器。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