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2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487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到郊外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參差相接的樣子。《文選.王延壽.魯靈光殿賦》:「捷鱗集,支離分赴。」
2.高顯的樣子。《文選.左思.吳都賦》:「抗神龍之華殿,施榮楯而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從旁用言語鼓動、應和。《水滸傳》第二四回:「王婆打著鼓兒道:『說的是。』」也作「敲邊鼓」。
一個古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行動迅速。《金瓶梅》第二三回:「這老婆一個古調,走到後邊,玉簫跟在堂屋門首,取茶來了。」
斐濟首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為斐濟(Fiji)一種栩栩如生的舞蹈;表現攻擊追逐、捕捉、屠殺、斬首以及吞食的舞劇。曾由湯普森(Basil Thompson)目睹,並在其著作《斐濟人 ── 其衰落之習俗研究》(The Fijians-A Study of Decay in Custom)中有所描述。戰士們與舞者行進至鄉村的廣場,隨後持矛槍並作出蹲踞之姿勢;在一陣快速的吟唱之後,緊接著短暫靜默,歌聲又再隨著一人舞動扇子而響起尖銳嘈雜之聲。接著,會突然響起一陣低沉的叫喊聲而召喚三分之一的戰士們與舞者一齊跳躍,並擺出矛槍之姿,同時沿著廣場的邊緣行進,然後撤退,讓另一部分的舞者接續。接著所有的戰士跪下,彎著身軀,並擺好準備以矛...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專用於打的刀。鋒利無比,可劈斬荊棘及刺殺物。
暗色神深海鼬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圓而延長,從腹部以後則逐漸側扁。前鼻孔和上唇距離非常接近。鰓蓋後方有一硬棘。眼睛很小,非常的接近吻端。體被圓鱗;頭部則只有頰部有鱗,無側線。背鰭一枚,背鰭和臀鰭非常的長,一直延伸至尾柄的地方,但並沒有和尾鰭相癒合。背鰭鰭條數 74-75;臀鰭鰭條數 56-58;尾鰭鰭條數 14;縱列鱗數115。體呈淡褐色。
伊鳩歐德舞;人火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為奈及利亞(Nigeria)頭族的一種慶功舞蹈。通常在擊敗敵人,並得其頭顱後之一星期舉行。舞蹈共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以啞劇形式,表演頭時對敵人之潛近與對抗之情形;第二部分,是表演擊敗敵人並得其頭顱,表示勝利凱旋,做邊唱邊跳的形式。第三部分,是表演戰敗的敵人,他們沈默無聲,其靈魂已被安撫。慶功儀式中,將敵人的頭顱處理精光,然後供陳列祭供。《伊鳩歐德舞》(Ijo ode)現已成為一種僅象徵性形式的表演,並曾在巴黎上演。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狩
鄂倫春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鄂倫春族民間舞蹈。流行於內蒙古呼倫貝爾鄂倫春族聚居區。一般在狩歸來或是年節、婚嫁時由男子表演。舞者身著用 皮特製的鑲有花紋的裝,頭戴滅塔哈(鄂倫春語,漢譯為皮帽),腳穿其哈密(皮靴)。身揹槍,形象英俊威武。舞蹈內容主要是表現狩的生活。主要動作有:〈縱馬出發〉、〈搭手瞭望〉、〈拔草尋〉、〈潛伏守候〉、〈摘槍射擊〉、〈凱旋歸來〉、〈獲歡舞〉等一整套狩過程。然後模擬往馬背上抬放物,人懷著喜悅的心情,放聲高唱,在悠揚的歌聲中結束。舞蹈是由模仿野獸的各種吼叫聲伴奏,表演者邊喊邊舞。動作粗獷有力,氣氛熱烈。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