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7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細枝鹿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瑚體的外型略呈球形,通常以小型群體存在,直徑很少超過50公分,瑚體由許多分枝構成,大分枝上又有許多小分枝,並有疣狀突起,瑚蟲細小,直徑小於1 mm,瑚孔內部的骨片不明顯。瑚體形態隨生長環境而變異,在海流較緩處,瑚體的分枝細而疏鬆,在海流較強處則分枝粗短而密集。生活群體呈墨綠、粉紅和黃褐色,生殖型態屬於雌雄同體、孵育型,全年皆有生殖活動。
瑚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植物名。繖形科濱防風屬,多年生草本。高約五至二十五公分,根粗壯,圓柱形,長七十至八十公分,地上莖短。一至二面羽狀裂葉,互生,具長柄,裂片卵圓形。夏日莖頭開白色小花,複繖形花序近頭狀,繖輻十至十四枝,花瓣五枚,卵狀披針形,有香氣與辛味。雙懸果圓球形或廣卵形,表皮有膜質絨毛。其嫩莖嫩葉可供食用,根供醃製佐食,稱「菜陽參」、「銀參條」或「銀苗」。分布於亞洲東部及北美洲西海岸砂地。也稱為「濱防風」。
圓管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種瑚屬非造礁瑚,不具共生藻,群體呈表覆形或短樹枝狀。瑚石排列緊密,呈圓盤形,直徑1~2 cm,突出呈管狀,突出表面約2~3 cm。口杯略呈橢圓形,直徑為8~10 mm,深6~8 mm。隔片呈四環排列,第四環隔片發育不全而不明顯。中柱粗大而呈泡沫狀,直徑可至口杯的一半大小。瑚蟲呈金黃色,觸手多,終日伸展。盛開的瑚蟲,顏色鮮艷美麗。
葉形表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瑚群體為薄葉片形,以水平或小角度向外緣伸展,常形成互相層疊的大群體,或呈現螺旋形排列,大型群體可覆蓋數平方公尺的範圍。群體表面具有輻射狀的脊,由群體的中央向周圍延伸,瑚蟲分布在兩列脊之間。瑚孔的直徑約0.6~0.8 mm,具有兩環隔片。生活群體呈黃褐或綠褐色。生殖為雌雄同體,排放型。
琉球腦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瑚體呈團塊形,瑚石聯合成腦紋形,大多數的紋都相當短,通常僅具單一中心。紋寬約3~4.5 mm,紋之間的脊甚薄。瑚石中央不具籬片,中柱明顯。生活群體通常為深褐、灰或綠色,脊與紋溝的顏色通常呈鮮明對比。
板片扇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單體瑚,瑚體外觀略呈半橢圓形,瑚孔邊緣平滑。瑚體兩側間夾角約130~240°,側緣夾角52~51°。根部短小,直徑約1.5~2.1 mm。瑚體接近根部側緣具有片狀突起,形狀不規則,大小約8 mm。瑚孔大,呈橢圓形,最大直徑約68 mm,高67 mm。大型瑚個體具有7組(S1~S7)隔片,呈六放排列,隔片表面具有顆粒狀突起,略呈波浪狀生長,最後一組隔片通常未發育完全或呈退化狀,隔片長度為S1=S2=S3=S4>S5>S6>S7。中柱由許多片狀構造組成,呈直線排列,寛約1.0~1.5 mm。肋片不明顯。
枝狀多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群體瑚,瑚體形態特徵變異大,依不同地理區分布,可以區分成阿法(α)、貝塔(β)、伽瑪(γ)、加拉巴哥(g)等四種不同形態。瑚體質地堅硬,覆蓋非常細小的圓形突起,表面光滑,具褐白色澤,呈樹形,行觸手外出芽生殖(extratentacular budding),分枝不規則,分枝點的瑚孔(corallite)較短,末端瑚孔的共肉壁延長。瑚孔較其他類型瑚大,圓形,直徑約3.6~4.0 mm。瑚體具有3組(S1~S3)隔片,表面具有細小顆粒狀突起,未突出生長。S1最大,末端與中柱連接;S2長度與S1相似,末端與中柱連接;S3退化狀,長度約為S1的1/5,隔片長度為S1≧S2>S3。中柱捲...
瑚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除少數化石種屬外,大部分的蓮瑚類均為群體型;群體發育方式主要為觸手環內出芽;群體外形大多為團塊狀、板葉狀或葉片狀;蓮瑚類群體表面的瑚孔為凹入型,瑚孔壁不發育、發育不良,或者為隔片聯桿(synapticulae)所形成的聯桿壁(synapticulotheca);隔片由簡單羽榍的單一羽扇(one fan system of simple trabeculae)構成,罕有穿孔現象;隔片細而間隔規律,隔片緣光滑、串珠狀或者細鋸齒狀;相鄰瑚孔的隔片為融合連接狀,以致瑚群體表面的瑚石如同網狀一般分布;中柱不發育,或為羽榍中柱(trabecular columella;=腔壁中柱pariet...
變形雀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群體由厚實、直立且交叉排列的板葉構成,板葉也可能癒合成近似團塊形。瑚石不規則地分布在板葉的兩側,可能相連成平行或輻射狀。口杯和紋溝皆較深入。生活群體呈褐、米黃或綠色。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