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2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張口結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結舌,舌頭打結。「張口結舌」形容恐懼慌張,或理屈說不出話的樣子。◎語本《莊子.秋水》。 △「邯鄲學步」、「啞口無言」、「瞠目結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鳥類中的游禽類。俗稱為「野鴨」。唐.王勃〈滕王閣序〉:「彩徹雲衢,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頭緒、際崖。如:「端倪」。《莊子.秋水》:「又何以知毫末之足以定至細之倪。」唐.韓愈〈南海神廟碑〉:「乾端坤倪,軒豁呈露。」
區分。《莊子.秋水》:「惡至而倪貴賤,惡至而倪小大。」
權宜之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明史.卷八三.河渠志一》:「今秋水洊至,橫溢為災。權宜之計,在棄故道而就新衝;經久之策,在開泇河以避洪水。」
匍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手足伏地爬行。《莊子.秋水》:「不聞夫壽陵餘子之學行於邯鄲與?未得國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歸耳。」明.馬中錫《中山狼傳》:「先生伏質就地,匍匐北進。」也作「匍伏」、「蒲伏」、「蒲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用憑據、事實來表明或斷定。如:「證明」、「證實」。《莊子.秋水》:「證曏今故,故遙而不悶、掇而不跂,知時無止。」
夏蟬不可語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人見識短淺,不能與之談大道理。出自莊子 秋水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也;曲士不可以語於道者,束於教也。今爾出於崖涘,觀於大海,乃知爾醜,爾將可與語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於海,萬川歸之,不知何時止而不盈;尾閭泄之,不知何時已而不虛;春秋不變,水旱不知。此其過江、河之流,不可為量數。而吾未嘗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於天地而受氣於陰陽,吾在於天地之間,猶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見少,又奚以自多!計四海之在天地之間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澤乎﹖計中國之在海內,不似稊米之在大倉乎﹖號物...
清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形容清靈脫俗。《南齊書.卷四一.列傳.張融》:「融形貌短醜,精神清澈。」唐.杜甫〈徐卿二子歌〉:「大兒九齡色清澈,秋水為神玉為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泥。清.王念孫《廣雅疏證.卷三下.釋詁》:「塗,泥也。」如:「泥塗」。《莊子.秋水》:「此龜者,寧其死為留骨而貴乎?寧其生而曳尾於塗中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設想、推測。《莊子.秋水》:「計四海之在天地之間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澤乎?」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