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8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04.479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惠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想家。他的學說在當時影響很大。惠施的著作已失傳,現在只能看到《莊子•天下》所載惠施“歷物之意”的十個結論性命題,即所謂“歷物十事。”他的十個命題,沒有相當深厚的自然科學基礎是不可能提出來的。惠施的著作沒有能夠流傳下來,因此他的哲學思想只有通過其他人的轉述而為後人所知。其中最重要的是他的朋友莊子的著作中的提到的他的思想。其中最主要的有他的「歷物十事」。他主張廣泛地分析世界上的事物來從中總結出世界的規律,將事物相對面誇大,否定事物本身的穩定性,不承認具體事物的特點。和公孫龍同屬詭辯學中的代表人物,是合同異學說的創始人。除《莊...
慣性定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靜止,都具有慣性,它是物理學中一條基本定律。(註1)2.主要由天文觀察中,簡介推倒而來,是抽象概括的結論,不能單純按字面定義而用實驗直接驗證。和實際說法接近的是:任何物體在所受外力的合力為0時,都保持原有運動不變,即原來靜止的繼續靜止,原來動作的繼續作等速直線運動(慣性運動)。物體的慣性實質是物體相對於平動運動的慣性,其大小極為慣性品質。物體相對於轉動也有慣性,但它跟第一定律所說的慣性不同,它的大小為轉動慣量。(註1)3.物體之所以保持靜止或等速度直線運動,是在物體不受力的條件下,由物體本身的特性來決定的,物體是固有的、...
擴散性思考(divergent_thinking)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定義擴散性思考(divergent thinking)是根據既有的訊息生產大量、多樣化的訊息。擴散性思考雖不等同於創造力,但被視為創造力的潛能或創造思考的主要歷程,可用來預測創造性成果或表現。對聚斂性思考而言,結論或答案只有一個,思考會被限制或控制,而循著獲得特定答案的方向進行......相反地,進行擴散性思考時,你的大腦會恣意揮灑,搜尋所有的可能答案,這種思考模式常發生在沒有固定結論的時候。擴散性思考的特性是不受目標的束縛。你有足夠的自由,可以...
憂鬱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式。這些互動模式得到了實驗數據的支持。例如,紐西蘭的研究人員採用預測法對一群正常人進行縱向研究,得出結論,5-羥色胺轉運體基因的變異影響人們在應激事件發生時體驗到抑鬱的幾率。特別的,抑鬱更容易發生在有一個或二個5-羥色胺轉運體的短等位基因的人身上。 一項瑞典的研究估計了抑鬱障礙的遺傳幾率,對女性來說大約為40%,對男性約為30% ,演化心理學家認為抑鬱障礙的基因基礎深入自然選擇的歷史中。另外,還有一些抑鬱障礙與物質濫用有關,稱為與物質有關的心境障礙。可能的因素包括:(1)生物學因素:腦內生物傳導、內分泌、大腦構造…等。單...
腦力激盪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項意見的可能性高低,進而列出可能性由高而低的依序意見,最後再分別討論其優點及缺點,並且透過紀錄而做出結論,如此一來,即可綜合出最後的討論結果,並且找出一個最適當,且可行性極高的解決方案。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腦力激盪術英文關鍵字: brainstorming 參考資料註1謝文全(2007)。教育行政學,頁109。高等教育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墨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識的作用,片面強調感覺經驗的真實性。他曾以有人"嘗見鬼神之物,聞鬼神之聲"為理由,得出"鬼神之有"的結論。  墨子的世界觀中存在著深刻的內在矛盾。一方面他強調"非命"、"尚力",認為決定人們不同遭遇的不是"命",而是"力"。他指出,"賴其力而生,不賴其力則不生",充分肯定"人力"在社會生活與改造自然過程中的作用,另一方面,墨子又肯定"天志"和"鬼"的作用。他把"天"說成是有意志的人格神,宣揚"順天意者","必得賞";"反天意者","必得罰"。他認為"兼相愛,交相利"就是"順天意","別相惡,交相賊"就是"反天意"。他又認...
歸納推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歸納推理(inductive reasoning)目錄1 定義2 歸納推理的運用3 結論4 關鍵字5 參考資料 定義歸納推理(inductive reasoning )簡稱歸納,乃是以觀察所見多個事例所得經驗為基礎,歸結出一個概括性的結論,藉以作為解釋或預測類似事件可能發生之根據的思維歷程。準此定義,可知歸納推理所得結論是不肯定的,是或然的。不過,如果從經驗獲得知識的觀點言,...
集思廣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集思廣益」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諸葛亮是三國時蜀國的軍師,他在教導屬下為官之道時說:「參與政事時,要結合眾人的智慧,廣泛吸收有益的意見。如果怕得罪別人而不敢提出不同的意見,工作就會有所損失。能夠反覆討論而得出合適的結論,這過程就像丟掉不好的東西而尋得寶物一樣。雖然人常常不能暢所欲言,但像徐元直就不會如此,而董和也是這樣,參與政事七年,只要有不完美的地方,必定親自給予意見,來回十次都不厭煩。如果你們能有徐元直的十分之一,又有董和的勤勞,對國家盡心盡力,那我犯錯的機會也會少了許多。」後來,「集思廣益」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集結眾人的智慧,廣泛吸收有益的意見。
個人邏輯(private_logic)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於使個案發現自己的行為或症狀的目標為何,以及因應方式的錯誤,並且不斷學習如何來矯正這些錯誤的假設與結論。 個人邏輯之舉例若個案在幼年時曾經有被主要照顧者拋棄、忽略、拒絕的經驗,可能會發展出的邏輯為「我不值得被愛。」、「每個人都會拒絕我。」、「我說的話不值得被聽。」,這些邏輯可能會產生錯誤信念,如「沒有人會想靠近我和關心我。」、「在被別人拒絕前我要先拒絕別人。」、「我最好閉嘴,不要表達我的想法。」這些個人邏輯和錯誤信念會使個案的生活風格是消極、沮喪的,諮商師可以利用問句和探索的方式,來確認個案的個人邏輯為何,並且幫助個案...
巴南效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概說2 佛瑞實驗3 結論4 關鍵字5 參考文獻 概說又稱佛瑞效應(Forer effect),將誰都可能符合的一般性內容當作僅只描述自己的心理現象,對於該內容給予高度準確的評價,認為相當符合自己的狀態、簡直是為自己量身打造,但這些敘述往往十分廣泛、普遍且模糊,放諸四海皆準,因此有許多人格或心理測驗、占卜等常落入巴南效應的批評。(註一) 佛瑞實驗1949年心理學家佛瑞(Bertram Forer)在課堂中對學生實施人格測驗,這個測驗是要他們列出他們的嗜好、人格特質、秘密的希望以前他們將來能夠像誰、他們的事業野心,他...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