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群起而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眾合力攻擊排斥。宋.楊萬里〈李侍郎傳〉:「自古官官之盛衰,繫有國之興亡。其盛也,始則人畏之,甚則人惡之,極則群起而攻之。」
前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前一代。《儒林外史》第一回:「百代興亡朝復暮,江風吹倒前朝樹。」
夜以繼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夜以繼日」。見「夜以繼日」條。01.《後漢書.卷二九.申屠剛鮑永郅惲列傳.郅惲》:「昔文王不敢槃于游田,以萬人惟憂。而陛下遠獵山林,夜以繼晝,其如社稷宗廟何?」02.隋.盧思道〈北齊興亡論〉:「縱侈荒淫,不知紀極;甘酒耆音,夜 (以)繼晝。」 
話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話本話本是指經由"講"和"說"在書寫成文的故事。宋代的說話分為四家:「小說,講經,講史,合生」小說:大多為男女愛情。俠義。神怪的故事講經:為佛經的故事,承襲唐代僧旅的"俗講"(大唐三藏取經詩話)講史:史書中記載的朝代興亡合生:為男女藝人對口表演
說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西漢劉向撰,二十卷。所錄皆軼聞瑣事,分類纂輯先秦到漢代歷史故事,雜以議論,大都以儒家思想為指歸,闡明國家興亡、政治成敗之理,以為鑒戒。
靡靡之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遂之。」師涓鼓究之。 〔注解〕 (1) 師延:古代樂師,生卒年不詳。其樂可感天神,能聽眾國之樂審其興亡。商紂時被拘於陰宮,後周武王伐紂,師延自投於濮水。 (2) 紂:名辛,生卒年不詳。為帝乙的兒子,商朝最後一任君王,史稱紂王。後因拒諫飾非、耽於酒色、暴斂重刑,致民怨四起。周武王東伐至盟津,戰於牧野,紂軍敗,自焚於鹿臺。 (3) 濮水:古水名,約在今河南省滑縣與正津縣境,現已湮沒。
一跌不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蹶不振」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西漢劉向所撰《說苑》一書,記錄軼聞瑣事,雜以議論,以儒家思想為指歸,闡明國家興亡、政治得失之理,以為後世鑒戒。〈談叢〉這篇是各家名言彙編,其中「一噎之故,絕穀不食;一蹶之故,卻足不行」,本於《淮南子.脩務》:「今以為學者之有過而非學者,則是以一飽之故,絕穀不食;以一蹪之難,輟足不行。惑也。」大意是:現在因為有的學者有過錯就詆毀所有的學者,不再學習,就像一旦被飯噎到,便不再吃飯,跌了一跤,就畏縮不敢再向前走。這未免太糊塗了。後來「一蹶不振」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一遭受挫敗,就再也不能振作起來。
劉蕡下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劉蕡,字去華,幽州昌平人,生卒年不詳,唐代進士。性沉健善謀,通曉春秋,常言古代興亡諸事,有救世之心。唐文宗年間,於舉賢良對策時,極力勸諫皇帝誅殺權奸、宦官,惜不為皇帝賞識,遂落第。典出《新唐書.卷一七八.劉蕡傳》。比喻考試不中,名落孫山。元.關漢卿《救風塵》第一折:「劉蕡下第千年恨,范丹守志一生貧。」
存亡繼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使瀕臨斷絕、滅亡者,繼續存在。《穀梁傳.僖公十七年》:「桓公嘗有存亡繼絕之功,故君子為之諱也。」《漢書.卷二三.刑法志三》:「齊桓南服彊楚、使貢周室、北伐山戎、為燕開路,存亡繼絕,功為伯首。」也作「繼絕興亡」、「繼絕存亡」。
足履實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實的治學態度,受到了當時人們的讚賞。宋神宗更為這本史書取名為《資治通鑑》,表示這部史書能作為歷代治亂興亡的借鏡。司馬光做事認真勤懇的態度,可以從這兒看出。所以有一次司馬光問他的好友邵雍,說:「你認為我是一個怎麼樣的人?」邵雍便回答:「你是一個腳踏實地的人。」正是對於司馬光最貼切的讚美。後來「腳踏實地」被用來比喻做事切實穩健。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