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17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完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圓滿,完全沒有殘缺。隋.盧思道〈後周興亡論〉:「器械完整,貨財充實,帶甲百萬,驍將如林。」
韓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職。政治上較有作為。韓愈七歲開始讀書,十三歲能寫文章,自言「前古之興亡,未嘗不經於心也,當世之得失,未嘗不留於意也」(《與鳳翔邢尚書書》)。貞元二年(786年)赴長安應試,無門第資蔭,三試不第。貞元八年(792年)始中進士。應吏部試,又三次不中。貞元十一年(795年),三次上書宰相,希得薦舉。貞元十二年(796年),汴州宣武軍亂,隨宣武軍節度使董晉赴任,擔任觀察推官。期間與孟郊相識交遊,李翱、張籍入其門下。董晉卒,改任武寧節度使張建封屬下節度推官。張建封死,遷居洛陽。貞元十七年(801年...
絕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技藝失傳或流風餘韻不復可見。《抱朴子.外篇.廣譬》:「聰者,料興亡於遺音之絕響;明者,覿機理於玄微之未形。」《晉書.卷四九.阮籍等傳.史臣曰》:「嵇琴絕響,阮氣獨存。」
匹夫有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匹夫,平民百姓。匹夫有責指每個人都負有責任。如:「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顧炎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保天下不亡,每一個地位低微的普通人,都應負起責任(原文是'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句名言就是這樣來的)。跟顧炎武同時代的思想家,還有王夫之、黃宗羲,都是參加過抗清斗爭,始終不願應召到清朝做官的。他們在學術上都有很大成就,歷史上把他們合稱為清初三先生。資料來源:上下五千年 作者:曹余章 清初三先生明末清初,我國思想界出現了三位重要的學者:黃宗羲(西元一六一○年至一六九五年)、顧炎武(西元一六一三年至一六八二年)和王夫之(西元一六一九年至一六九二年)。他們學問淵博,是具有民族氣節的反...
六月飛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國時鄒衍事燕惠王被讒下獄,時值五月炎夏,卻突然降霜的故事。典出《初學記.卷二.霜第三.事對》引漢.劉安《淮南子》,惟今本《淮南子》無此文。但後代傳說成六月,故後世多以六月飛霜比喻有冤獄。唐.張說〈獄箴〉:「匹夫結憤,六月飛霜,可以安危,可以興亡。」《幼學瓊林.卷一.天文類》:「鄒衍下獄,六月飛霜。」
孤詣苦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就。沈德潛謂其不屈節,是有守之士。二十七歲出遊,行遍南北,自稱「七十有七齡,半百在行旅」。熟悉古今興亡之事,詩作多緬懷往事。著有《弱水集》。在〈論詩絕句〉中,屈復自述其創作理念,他認為自三代以後,文人都喜好美名,彼此互相輕視,而各個朝代均有傑出的人才,就像春天的繁花既多又燦爛。又自謙自己雖然像野花一樣沒什麼才華,但仍費盡心力,從事創作,希望達到別人所達不到的境界,亦不敢跟隨流俗,任意輕視宋元的詩人。後來「苦心孤詣」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費盡心思,專心研究,達到他人所達不到的境地。
一場春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元.張可久〈落梅風.土庫千年調〉曲:「土庫千年調,金瘡百戰功,嘆興亡一場春夢!」
興滅繼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論語.堯曰》:「興滅國,繼絕世。」扶助被滅亡的國家,復興被斷絕的國脈。《漢書.卷一八.外戚恩澤侯表》:「自古受命及中興之君,必興滅繼絕,修廢舉逸,然後天下歸仁,四方之政行焉。」《東周列國志》第二三回:「興滅繼絕存三國,大義堂堂五霸魁。」也作「興廢繼絕」、「興微繼絕」、「興亡繼絕」。
柔懦寡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化、軍事、外交等各方面深入考察,從中識別徵兆,分析導致亡國的原因,多達四十餘條,這是他總結歷代治亂興亡的結果。一個國家,如果君主的權力、領土小,而諸侯、大夫們的權力、封地大,那就可能滅亡。忽視法律禁令而致力於權謀智計,荒廢內政,必須倚靠外援的國家,可能滅亡。官吏喜好研究私家學術,貴族子弟們愛好爭論是非,商人在國外屯積財貨,而人民卻在國內忍受窮困的國家,可能滅亡。喜好修建宮室臺榭,經常勞動百姓、消耗財物的國家,可能滅亡。講求祭祀鬼神、迷信卜筮的國家,可能滅亡。可以用權勢謀求官職,可以用賄賂取得爵祿的國家,可能滅亡。處事遲緩而無成就,行事柔弱而缺乏果斷,喜好與憎惡都無法決定,沒有堅固立場的國家,...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