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30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脣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言辭、談吐。《抱朴子.內篇.暢玄》:「脣吻為興亡之關鍵。」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章表》:「繁約得正,華實相勝,脣吻不滯,則中律矣。」
百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歷代。《儒林外史》第一回:「百代興亡朝復暮,江風吹倒前朝樹。」
僅辨菽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謂智力只能夠辨認豆麥。形容無知。見「不辨菽麥」條。01.隋.盧思道〈北齊興亡論〉︰「陸子駱提婆者,出於皁隸,本是靴工,愚暗庸短,僅辯(辨)菽麥。」 
足踏實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實的治學態度,受到了當時人們的讚賞。宋神宗更為這本史書取名為《資治通鑑》,表示這部史書能作為歷代治亂興亡的借鏡。司馬光做事認真勤懇的態度,可以從這兒看出。所以有一次司馬光問他的好友邵雍,說:「你認為我是一個怎麼樣的人?」邵雍便回答:「你是一個腳踏實地的人。」正是對於司馬光最貼切的讚美。後來「腳踏實地」被用來比喻做事切實穩健。
踣不復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蹶不振」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西漢劉向所撰《說苑》一書,記錄軼聞瑣事,雜以議論,以儒家思想為指歸,闡明國家興亡、政治得失之理,以為後世鑒戒。〈談叢〉這篇是各家名言彙編,其中「一噎之故,絕穀不食;一蹶之故,卻足不行」,本於《淮南子.脩務》:「今以為學者之有過而非學者,則是以一飽之故,絕穀不食;以一蹪之難,輟足不行。惑也。」大意是:現在因為有的學者有過錯就詆毀所有的學者,不再學習,就像一旦被飯噎到,便不再吃飯,跌了一跤,就畏縮不敢再向前走。這未免太糊塗了。後來「一蹶不振」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一遭受挫敗,就再也不能振作起來。
繼絕存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使瀕臨斷絕、滅亡者繼續存在。《公羊傳.僖公十七年》:「桓公嘗有繼絕存亡之功,故君子為之諱也。」明.梁辰魚《浣紗記》第八齣:「況我繼絕存亡,諸侯盡瞻吳德。」也作「繼絕興亡」、「存亡繼絕」。
優游不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化、軍事、外交等各方面深入考察,從中識別徵兆,分析導致亡國的原因,多達四十餘條,這是他總結歷代治亂興亡的結果。一個國家,如果君主的權力、領土小,而諸侯、大夫們的權力、封地大,那就可能滅亡。忽視法律禁令而致力於權謀智計,荒廢內政,必須倚靠外援的國家,可能滅亡。官吏喜好研究私家學術,貴族子弟們愛好爭論是非,商人在國外屯積財貨,而人民卻在國內忍受窮困的國家,可能滅亡。喜好修建宮室臺榭,經常勞動百姓、消耗財物的國家,可能滅亡。講求祭祀鬼神、迷信卜筮的國家,可能滅亡。可以用權勢謀求官職,可以用賄賂取得爵祿的國家,可能滅亡。處事遲緩而無成就,行事柔弱而缺乏果斷,喜好與憎惡都無法決定,沒有堅固立場的國家,...
按甲不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按兵不動」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荀子,名況,戰國時趙人。學說本於孔子,主張禮治而倡性惡之說。在〈王制〉篇中,主要闡述成就聖王的制度、管理天下的方法,以及導致國家興亡的緣由,以供君王作為借鏡。典源節錄的這一段,荀子主張:國家富足強盛時,要採取中立的態度,不要為了合縱連橫這類的外交事宜而有所偏私,並停止軍事行動,在一旁等候觀看那些殘暴不仁的國家彼此爭鬥即可。後來「按兵不動」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暫時不採取行動。
土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貯藏私人財物的倉庫,通常指墳墓。元.張可久〈落梅風.土庫千年調〉曲:「土庫千年調,金瘡百戰功,嘆興亡一場春夢。」《醒世恆言》卷三八:「他生平省儉惜福,不肯過費,俱將來藏置土庫中。」
人望所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眾望所歸」。見「眾望所歸」條。01.隋.盧思道〈北齊興亡論〉:「文宣雖云外弟,少乏令名,人望所歸,便見推奉。」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