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菊花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菊花開放時,採其莖葉,雜黍米釀成的酒,稱為「菊花酒」。相傳飲菊花酒可以延年,並可治頭風,舊俗在九九重陽有飲菊花酒的慣例。
填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俗正月二十五日,糧商米販皆須致祭倉神,故鞭炮最盛。該日,家家戶戶皆宰牛羊豕肉款待客人,恣饗終日,必盡飽方去,稱為「填倉」。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填倉》:「按北京歲華記云:『二十五日人家市豕牛羊肉,恣饗竟日,客至苦留,必盡飽而去,謂之「填倉」』。」
毛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舊俗稱洋人為毛子。《恨海》第二回:「毛子用的是鎗砲,大師兄用的是神兵神火;大師兄便不怕鎗砲,咱們可不行。」
艾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俗於農曆五月五日端午節用艾葉或布製成的虎形避邪物。多掛在房門上或佩戴在身上。《金瓶梅》第五一回:「李瓶兒正在屋裡,與孩子做那端午戴的那絨線符牌兒,及各色紗小粽子兒,并解毒艾虎兒。」
湔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俗正月元日至月底,士女酹酒洗衣於水邊,可以避災度厄,洗掉晦氣。《北史.卷五四.竇泰傳》:「遂有娠,期而不產,大懼。有巫曰:『度河湔裙,產子必易。』」清.周濟〈滿庭芳.珍重經年〉詞:「年年約,湔裙俊侶,沉醉碧頗黎。」
分大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俗新婦於結婚次日拜見親族,稱為「分大小」。
脫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俗地方官去任時,伸民有脫其靴以示惜戀之意。《文明小史》第一一回:「等到臨走的那一天,預叫自己舊門稿把那受過恩惠的差役派了兩名,囑咐他們在城門底下,預備替大人脫靴。」
上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俗嫁女陪送妝奩,用兩人肩挑一檯,稱為「上檯」。
紫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傳說中的神仙名。本為妾侍,為大婦所嫉,常罰以廁穢等勞役,正月十五日死。世人於此日用飯箕或乾草做成人偶,供為廁神,占卜諸事。見南朝宋.劉敬叔《異苑》卷五。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二一.異事》:「舊俗,正月望夜迎廁神,謂之『紫姑』。」宋.歐陽修〈驀山溪.新正初破〉詞:「應卜紫姑神,問歸期,相思望斷。」也稱為「箕姑」、「廁神」。
過嫁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俗嫁女陪贈妝奩,數物合裝一抬,先期送往婿家,招搖過市,稱為「過嫁妝」。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