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09.399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氣憤填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義憤填膺」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義憤填膺」係由「義憤」及「填膺」二語組合而成。 「義憤」見於《後漢書.卷八三.逸民列傳.序》,〈逸民列傳〉是記敘東漢時品行高節、隱居不仕的人,作者范曄在序中寫明為這些人立傳的原因。西漢末年時,王莽篡位,士人內心都充滿了「義憤」,卻無法表達出來,見到傳統文化被破壞殆盡,都不願再出來為國家盡力,紛紛隱居起來。即使後來漢光武帝禮聘他們,也不願意出仕,更不用說到了東漢中後期,小人當道的時候了。這種高尚的品行是值得為他們立傳的。 「義憤」是指士人見到漢室衰微,以致王莽有機可乘,奪取政權,心裡充滿了正義的憤怒。 「填膺」則見於唐.高適〈餞宋八充彭中丞判官之嶺...
有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有功勛、功勞。《文選.范曄.宦者傳論》:「其能者則勃貂管蘇,有功於楚晉。」《文明小史》第三九回:「府裡曉得鈕翻譯是替錢縣令辦過交涉的有功之人,不好得罪他。」
相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相互庇護。南朝宋.范曄〈逸民傳論〉:「適使矯易去就,則不能相為矣。」《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六:「至於女婿一發彼此相為,外貌勸解之中,帶些尖酸譏評。」
憤氣填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義憤填膺」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義憤填膺」係由「義憤」及「填膺」二語組合而成。 「義憤」見於《後漢書.卷八三.逸民列傳.序》,〈逸民列傳〉是記敘東漢時品行高節、隱居不仕的人,作者范曄在序中寫明為這些人立傳的原因。西漢末年時,王莽篡位,士人內心都充滿了「義憤」,卻無法表達出來,見到傳統文化被破壞殆盡,都不願再出來為國家盡力,紛紛隱居起來。即使後來漢光武帝禮聘他們,也不願意出仕,更不用說到了東漢中後期,小人當道的時候了。這種高尚的品行是值得為他們立傳的。 「義憤」是指士人見到漢室衰微,以致王莽有機可乘,奪取政權,心裡充滿了正義的憤怒。 「填膺」則見於唐.高適〈餞宋八充彭中丞判官之嶺...
車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秦始皇定天下,統一度量衡、車軌寬度及文字等。見《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後用來比喻制度通行於天下。《文選.范曄.後漢書光武紀贊》:「金湯失險,車書共道。」唐.杜甫〈題桃樹〉詩:「寡妻群盜非今日,天下車書正一家。」
序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序和論。指引言和評論。《宋書.卷六九.范曄傳》:「至於循吏以下及六夷諸序論,筆勢縱放,實天下之奇作。」
得不償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抗爭都被漢朝鎮壓下來,但漢朝長期所耗費的人力金錢甚巨,等到羌人亂事略定,而漢朝的國勢也已衰弱了。所以范曄感歎說:國家付出這麼大的成本去平亂,但所得的效果卻是有限,並且造成國勢的衰敗,實在是「得不酬失」啊!酬,就是報償的意思。後來「得不償失」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所得不足以抵補所失。出現「得不償失」的書證如宋.蘇軾〈和子由除日見寄〉詩:「往事今何追,忽若箭已釋;感時嗟事變,所得不償失。」
阿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稱謂。婦人稱丈夫的母親。《宋書.卷六九.范曄傳》:「妻云:『罪人,阿家莫念。』」也稱為「阿姑」。
包藏逆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包藏禍心」。見「包藏禍心」條。01.《宋書.卷六九.范曄列傳》:「豈苞藏逆心,以招灰滅。」 
隴頭音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吳陸凱與范曄交情深厚,陸凱自江南以詩一首、梅花一枝寄贈給隴頭范曄。見宋.周邦彥〈解連環.汀洲漸生杜苦〉詞陳元龍注引《荊州記》。後世用以指書信。明.高明《汲古閣本琵琶記》第七齣:「青梅如豆,難寄隴頭音信。」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