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84.377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駭目驚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觸目驚心」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觸目驚心」原作「觸目崩心」。據《南齊書.卷三二.豫章文獻王列傳》載,南齊豫章文獻王蕭嶷過世後,受過他恩惠的樂藹在寫給沈約的書信中說,自己原本是一個默默無聞的西州窮士,因為受到蕭嶷的重用,才能有今天衣食無缺的生活。隨著時間消逝,緬懷追尋蕭嶷遺留的功業,目光所及,令人內心深受衝擊。後來「觸目驚心」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事情景況,令人震驚。出現「觸目驚心」的書證如明.王世貞《鳴鳳記》第九齣:「李大人,聞言興慨,觸目驚心。」
父母在,不遠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兩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特指中國大陸與臺灣兩地區。[例]隨著時間的推移,兩岸交流活動逐漸頻繁起來。
求劍刻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刻舟求劍」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戰國時,秦國丞相呂不韋在《呂氏春秋》一書中,闡述君王治理國政的道理。他認為君王治國應要符合時宜,不能一味沿襲舊法,因為環境會隨著時間改變。他舉了一個例子:楚國有人渡江時,劍掉到水裡,他便很快地在船身上刻了記號,說:「我的劍就是從這裡掉下去的。」等到船停了,他就從記號處下水找劍。可是船已經走動了,但落水的劍卻不會動,這樣找劍,不是很奇怪嗎?如果用舊法治理國家,而不考慮時空的轉變,就像這個求劍者的行為一樣令人困惑。後來這個典源被濃縮成「刻舟求劍」,用來比喻拘泥固執,不知變通。
青少年輔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社會中地位的改變,影響男女青少年的生活觀點,例如女性如何同時在職場上以及婚姻中取得一個平衡點,這是隨著時代的變遷下,對於青少年的另一個問題。現代下產生出許多新興產業,而使得青少年有個多的就業選擇性,但其父母可能缺少這方面的知識,因而產生兩代之間的代溝問題。(註1) 基本原則輔導者必須先取得青少年的信任,且建立彼此間真誠的關係輔導者須幫助青少年從他們自己的觀點去辨認問題所在輔導者應避免給予過多的勸告輔導者應尊重他們的成熟,且是青少年為少壯的成人輔導者應有效地協助青少年了解自己輔導者須具備忍耐的特質輔導者應協助青少年與父母建...
時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應時的鮮味。《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一:「買些東西,無非是雞鵝魚肉,時鮮果子點心回來。」《儒林外史》第二四回:「總有一個地方懸著燈籠賣茶,插著時鮮花朵,烹著上好的雨水。」
廣告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廣告人只存在於經濟條件較好、電影流行的地區,在都市化程度較低的鄉下,人們並不知道什麼是「廣告人」。隨著時代進步,徒步宣傳的廣告人被掛著廣告板的三輪車與擴音器所取代,而後又發展出小貨車播放錄音帶緩慢前進的方式。廣告手法日新月異,身上掛著廣告牌的廣告人也不復見。 參考書目註1. 邱德宏,《臺灣凡夫俗子寫真集》,(臺北:聯經,2001初版),頁47~51。黃春明,《兒子的大玩偶》
不墮箕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克紹箕裘」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禮記》是儒家典籍的一部分,為十三經之一,內容多是孔子的弟子及後學所記。書中所記載的,都是上古時期的禮俗儀式和儒家理想中的政治制度。這些制度和上古時代的人民生活息息相關,但是隨著時代變遷,實體的禮俗早己不合現代實用,但是其中所蘊含的智慧與理念,卻仍可作為後世的參考。在《禮記.學記》中提到,古時候好的鐵匠的兒子,必須先學習縫合袍裘、獸皮,做為日後學習鑄冶鐵器的基礎;而一個製造弓箭的能手,他的兒子要先學習用竹子、柳條來編製畚箕,為學習造弓奠下根基。如此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學習,後代子孫自然能夠學會前人的技術,並發揚光大。後來「克紹箕裘」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
社會契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社會契入(social penetration)目錄1 何謂社會契入?2 社會契入的階段3 關鍵字4 參考資料 何謂社會契入?(一)社會契入就是循序漸進(二)社會契入理論的假設:1.關係由不親密而至親密:在關係發展的初期,雙方的對話通常會圍繞著生活上瑣碎的話題:隨著時間,交換的訊息也愈深入。然而,並非所有的關係都會由一個極端發展至另一個發展:人際關係大部分會是中庸的,人際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2.關係的發展呈系統化即可預期性:關係的發展是動態且不停改變的:然而卻也依循著一定的發展方式,有系統且可以預期。3.關係的發展包括反...
南港國小校園之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相關課程和活動,讓我的興趣與教學工作,能有更緊密更愉快的連結。「凡走過,必留下痕跡」,然而隨著時光流逝之後,留下的會是什麼?我很希望:凡用心與努力過的時光、賞心悅目的美好畫面、大自然的巧妙景象,藉由文字的妝點、雙手的記錄、與內心的省思之後,能有更多美麗的交會和溫暖的回憶,在心中留下如日月星辰一般,平凡卻又雋永的美麗畫面。 101年11月20日電子書:校園之美101年植物記事[[1]]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