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737.8723 ms
共 10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莫知所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擅作威福的暴君,喜怒無常,動輒嚴厲治罪而殺人,絕不寬赦,那麼臣子就會震驚而不知如何是好。君主若不及時覺悟,則國家的法度日漸衰敗,國家也就不再安定了。後來「不知所措」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形容人惶恐不安,不知道怎麼辦才好。也有人以為這句成語是從《論語.子路》中,孔子所說的「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演變而來。一個國家不行禮樂,刑罰不公平,人民當然無所適從,不知所措了。《論語》原文中的「錯」,就是「措」的通假字。
|
二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1)大乘和小乘的合稱。佛教宗派中主張自利和眾生空的是聲聞乘,又稱為「小乘」,因為能載度的眾生較少。發願為利益一切眾生而修行佛道和主張眾生空和法空的是佛乘,又稱為「大乘」,因為能載度利益的眾生較多。《大智度論》卷四:「欲辯二乘義故,佛乘及聲聞乘,聲聞乘陜小,佛乘廣大。」(2)小乘。因小乘包含聲聞乘和獨覺乘。獨覺乘亦主張自利和眾生空,但由於他的證悟不待他人教導聞法,是自己覺悟的,故稱為「獨覺」。
|
腳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根基、根底。《朱子語類.卷七.小學》:「如二十歲覺悟,便從二十歲立定腳力做去。」
|
防萌杜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防微杜漸」之典源,提供參考。 ※漢.丁鴻〈日食上封事〉(據《後漢書.卷三七.桓榮丁鴻列傳.丁鴻》引)人道悖於下,效驗見於天,雖有隱謀,神照其情,垂象見戒,以告人君。閒者月滿先節,過望不虧,此臣驕溢背君,專功獨行也。陛下1>未深覺悟,故天重見戒,誠宜畏懼,以防其禍。《詩》云:「敬天之怒,不敢戲豫2>。」若敕政責躬,杜漸防萌,則凶妖銷滅,害除福湊3>矣。夫壞崖破巖之水,源自涓涓;干雲蔽日之木,起於蔥青。禁微則易,救末者難,人莫不忽於微細,以致其大。恩不忍誨,義不忍割,去事之後,未然之明鏡也。臣愚以為左官外附之臣,依託權門,傾覆諂諛,以求容媚者,宜行一切之誅。 〔注解〕
(1) 陛下:...
|
李寶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作。 評價 在晚清譴責小說創作方面,李寶嘉是一位多產而卓有成就的作家,他雖然寄希望於封建統治者的“覺悟”和改良,但痛切地看到社會政治的腐敗,廣泛運用諷刺手法,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清末封建社會的黑暗現實,特別是對清末官場的種種罪惡行徑進行了有力的揭露與鞭撻,在晚清小說史上佔有重要地位。魯迅說清末的譴責小說以“南亭亭長與我佛山人名最著”(《中國小說史略》)。他創作小說的目的在於揭露時弊,洗刷污濁,改進政治,推動社會進步。這是與他的社會改良主張一致的。他希望學習西方的文明與進步,但不贊成激進的改革,在他的書中,對慈禧亦有諛...
|
憂愁夫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德國蘇德曼所作的小說。敘述一女子苦心積慮,欲維持家庭,但終歸失敗,後忽然覺悟,乃與其愛人結合。描寫深刻入微,耐人尋味。
|
如醉方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像剛從醉酒中醒來。比喻從沉迷中覺悟過來。《西遊記》第五四回:「三藏聞言,如醉方醒,似夢初覺。」也作「如醉初醒」。
|
罔知所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擅作威福的暴君,喜怒無常,動輒嚴厲治罪而殺人,絕不寬赦,那麼臣子就會震驚而不知如何是好。君主若不及時覺悟,則國家的法度日漸衰敗,國家也就不再安定了。後來「不知所措」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形容人惶恐不安,不知道怎麼辦才好。也有人以為這句成語是從《論語.子路》中,孔子所說的「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演變而來。一個國家不行禮樂,刑罰不公平,人民當然無所適從,不知所措了。《論語》原文中的「錯」,就是「措」的通假字。
|
如醉初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像剛從醉酒中醒來。比喻從沉迷中覺悟過來。《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劉東山見他說得慷慨,料不是假,方纔如醉初醒,如夢方覺,不敢推辭。」《東周列國志》第一○三回:「黃歇如夢初覺,如醉初醒。」也作「如醉方醒」。
|
漆桶底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漆桶裡本漆黑一片,脫了底便明亮。比喻明白、覺悟。《醒世恆言.卷二一.呂洞賓飛劍斬黃龍》:「呂先生聽罷,大徹大悟,如漆桶底脫。」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