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85.555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西山日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重用與否是命運,自己無法掌握。不得意時就該像龍蛇般沈潛在水中,等待機會的來臨。所以他常取用〈離騷〉的詞句寫文章來論述屈原,其中有兩句「臨汩羅而自隕兮,恐日薄於西山」,就是他認為屈原自己在〈離騷〉裡寫到「老冉冉其將至」、「日忽忽其將暮」等,覺得自己來日無多,希望上天能多留點時間,讓他有一展抱負的機會,但最後為何又走上絕路呢?揚雄在句子裡用太陽西沉來比喻生命即將到盡頭,後來「日薄西山」演變為成語,就被用來比喻人已近老,生命將盡;或事物接近衰亡。
中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引文中省略詞句的術語。如:「韓愈的〈師說〉一文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中略)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正是說明為師的道理。」
詞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以隨筆體裁品評詞句,論述詞調源流及作家得失的書。體裁略如詩話。如《人間詞話》。
瀝血叩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嘔心瀝血」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嘔心瀝血」這句成語有兩個典源,第一個是「嘔心」,來自於南朝梁劉勰所寫的《文心雕龍》。在〈隱秀〉篇中,他說文人在寫作時,重視創意的人,無不想找出跟別人不一樣的意念;重視辭采的人,則挖空心思,想寫出美麗的詞句。無論何種人,為達到目的,甚至琢磨到似乎要將心、膽吐出;有時經年累月的反覆苦思,但這還不足以形容他們的辛苦。這裡的「嘔心」和「吐膽」的意思是一樣的,都是比喻創作的苦心。唐代詩人李賀就是一為「嘔心」創作的人。在李商隱所寫的〈李賀小傳〉提到他常常帶著僕人出遊,騎著驢子,背著一只破舊袋子,遇有靈感,就立即寫下來丟入袋中。到晚上回到家時,已經是滿滿的一袋子...
春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春聯。即後來宋代翰林院於立春日時,書寫詞句貼於禁中門帳的春帖子。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卷一.禮異》:「北朝婦人,常以冬至日進履襪及鞾。正月進箕帚、長花生。立春進春書。」唐.張子容〈除日〉詩:「拾樵供歲火,帖牖作春書。」
日薄西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重用與否是命運,自己無法掌握。不得意時就該像龍蛇般沈潛在水中,等待機會的來臨。所以他常取用〈離騷〉的詞句寫文章來論述屈原,其中有兩句「臨汩羅而自隕兮,恐日薄於西山」,就是他認為屈原自己在〈離騷〉裡寫到「老冉冉其將至」、「日忽忽其將暮」等,覺得自己來日無多,希望上天能多留點時間,讓他有一展抱負的機會,但最後為何又走上絕路呢?揚雄在句子裡用太陽西沉來比喻生命即將到盡頭,後來「日薄西山」演變為成語,就被用來比喻人已近老,生命將盡;或事物接近衰亡。
撏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多方摘取、摭拾。多指剽竊詞句或割裂文義。宋.劉攽《貢父詩話》:「賜宴,優人有為義山者,衣服敗敝,告人曰:『吾為諸館職撏撦至此。』」宋.劉克莊〈跋劉叔安感秋八詞〉:「耆卿有教坊丁大使,意態美成,頗偷古句,溫李諸人,困於撏撦。」
錦繡心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稱讚人文思巧妙,詞句優美。參見「錦心繡口」條。元.鮮于必仁〈折桂令.醉吟詩誤入平康〉曲:「珠璣咳唾,錦繡心腸。」
枝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繁瑣冗贅的詞句。《舊五代史.卷一四七.刑法志》:「胥吏侮文,枝蔓乃眾。」明.張居正〈進講章疏〉:「訓解未瑩者,增改數語;枝蔓不切者,即行刪除。」
磨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明、清科舉時,對鄉、會試卷,按例須進呈,派翰林院儒臣覆核,檢查詞句、書法是否符合規定,稱為「磨勘」。見明.黃佐《翰林記.卷一一.評駁進呈試錄》、清.孫承澤《天府廣記.卷一七.禮部磨勘》。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