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61.183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謝靈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內容,但在描寫山水上,表現了很高的技巧,如「池塘生春草」,「明月照積雪」,都是傳誦人口的警句。並且詩風樸實,全無淫靡之氣;他的山水詩篇,消滅了兩晉以來盛極一時的遊仙文學,初步打破了玄言的詩風,具有一定的進步意義。沈約說:「靈運之興會標舉,延年之體裁明密,並方軌前秀,垂範後世。」(〈謝靈運傳論〉)評價很高。如〈過始寧墅〉、〈石壁精舍還湖中作〉、〈夜宿石門詩〉等作,是他的代表作品。朝搴苑中蘭,畏彼霜下歇。暝還雲際宿,弄此石上月。鳥鳴識夜棲,木落知風發...
水流花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落花流水」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落花流水」是暮春時,凋零的落花被流水帶走的景象。此語常見於詩詞中,例如李群玉的〈奉和張舍人送秦鍊師歸岑公山〉詩。李群玉,字文山,晚唐詩人。他的個性淡泊名利,曾應進士舉,不第。至於詩風,《唐摭言》曾稱他「詩篇妍麗,才力遒健」,算是正面的評價。在這首詩中,李群玉描寫了在暮春之時送友人離去的情景,藉著落下的花瓣隨著水流而去,更讓人平添幾許依依愁緒。「落花流水」本來是客觀的自然景色,在詩人墨客眼中成了離愁、哀傷的象徵。這種意象的借用,像趙嘏的「無限春愁莫相問,落花流水洞房深」、李嘉祐的「落花流水共添悲」都是。五代時,南唐李後主有一闕〈浪淘沙.簾外雨潺潺〉詞...
翡翠蘭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翡翠,一種羽色美麗的小鳥。蘭苕,指蘭花和苕花,均為香草。翡翠蘭苕用以形容文彩豔麗,纖小娟媚的詩風。唐.杜甫〈戲為六絕句〉六首之四:「或看翡翠蘭苕上,未掣鯨魚碧海中。」
王士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罪革職回鄉。 評價除了詩之外,他的詞、散文、筆記小說也都有很高的藝術成就。《四庫提要》曾這樣形容神韻詩風:「當我朝開國之初,人皆厭明代王、李之膚廓,鐘、譚之纖仄,於是談詩者竟尚宋元。既而宋詩質直,流為有韻之語錄﹔元詩縟艷,流為對句之小詞。於是士禎等以清新俊逸之才,范水模山,批風抹月,倡天下以‘不著一字,盡得風流’之說,天下遂翕然應之。」 著作作詩4000餘首,主要有《漁洋山人精華錄》、《蠶尾集》、《池北偶談》、《香祖筆記》、《居易錄》、《漁洋文略》、《漁洋詩集》、《帶經堂集》、《漁洋山人詩集》、《詩論正宗》、《感舊集》等...
迥乎不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嶸的《詩品》以古詩為歷代詩作中的第一,曹植的詩作次之,這樣的見解確實有其理由。因為古詩可視為後代各家詩風的源頭,而曹子建詩風最近古詩。張戒在原文中就用了「文章古今迥然不同」一語。後來「迥然不同」的成語可能由此演變而出。
敻然不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嶸的《詩品》以古詩為歷代詩作中的第一,曹植的詩作次之,這樣的見解確實有其理由。因為古詩可視為後代各家詩風的源頭,而曹子建詩風最近古詩。張戒在原文中就用了「文章古今迥然不同」一語。後來「迥然不同」的成語可能由此演變而出。
元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723~772)字次山,別號漫叟。唐代河南(今河南省洛陽市)人。後魏的後裔,天寶十二年進士,參加過討伐安祿山叛亂的軍事活動。曾任道州刺史、容管經略使,有政績。詩風樸質通俗,力排綺靡之習。著有《元次山文集》。
錢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飾太平之作,與社會現實相距較遠。然其詩具有較高的藝術水準,風格清空閒雅、流麗纖秀,尤長於寫景,為大曆詩風的傑出代表。  少數作品感時傷亂,同情農民疾苦。以《省試湘靈鼓瑟》詩最為有名。有《錢考功集》,集中五絕《江行無題一百首》及若干篇章,為其曾孫錢珝所作。代表作  送僧歸日本  上國隨緣住,來途若夢行。  浮天滄海遠,去世法舟輕。  水月通禪觀,魚龍聽梵聲。  惟憐一燈影,萬里眼中明。  銜魚翠鳥  有意蓮葉間,瞥然下高樹。   擘破得全魚,一點翠光去。  谷口書齋寄楊補闕  泉壑帶茅茨,雲霞生薜帷。  竹憐新雨後,山愛夕...
鄭炯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這段期間,曾有一段時期每逢週末都受教於「笠詩社」的前輩-桓夫先生,因而受到極大的影響,也奠定他往後的詩風走向批判與寫實,使他對文學的使命感日益強烈,因此,此段文壇機緣,對他而言是很重要的。所以,詩人李魁賢說:「鄭炯明在詩生活起步不久,便接觸到<笠>,特別是在富有現實批判精神的詩人桓夫薰陶下,追求詩的真實生,是他機遇上的幸運。」一九六八年,鄭先生受桓夫先生的鼓勵,他二十歲的詩作-「二十詩鈔」陸續在「笠詩刊」中發表,他此時寫作很勤,且頗受矚目,在大學畢業之前,已完成重要作品<襯衫>、<石灰窯>、<誤會>、<火山>、<絕食>等...
一律千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千篇一律」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千篇一律」原作「千篇一體」。《詩品》一書,是南朝梁鍾嶸所撰,品評古今五言詩,自漢、魏至梁朝,共一百零三人,論其優劣,分上、中、下三品。這一篇是在品評西晉時代張華的詩作,說明張華的詩風主要是模仿王粲,詩歌的形體講究鋪排對偶,詞藻華美;即使內容平凡,但卻用字斟酌,致力於華美的文字。雖然頗負盛名,然而一些有識之人,還是對於他詩作中兒女柔情太多,風雲慷慨之氣太少而感到遺憾。謝靈運也曾經說過,張華的詩即使有千篇之多,但其實都是同一種風格體式。後來「千篇一律」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事物的形式呆板而毫無變化。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