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90.644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杜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刻畫人物時,杜甫特別善於抓住細節的描寫,如《北征》中關於妻子兒女的一段文字就是非常突出的例子。杜甫詩風多變,但總體來看,可以概括為沉鬱頓挫。這裡的沉鬱是指文章的深沉蘊蓄,頓挫則是指感情的抑揚曲折,語氣、音節的跌宕搖曳。
一刀兩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寒山,是唐代的隱士,也是一位高僧。姓名和生卒年均不可考,因為長期隱居於天臺的寒巖,因而稱為「寒山」或「寒山子」。其詩風與早期的禪宗思想一致,蘊含禪宗的哲理。他有一首詩,說到智慧過人者與一般才德低下者的不同。才智過人的,心思敏銳,勤奮不懈地修道,可以領悟當中的佛法意境;而才德低下的,通常愚昧無知且冥頑不靈,一直要到大難臨頭了,才知道毀滅了自己的人生。常常可以看到那些明知故犯而不懼後果的人,將在市集中被處以死刑,此時唯一能做的,就是要有男子漢大丈夫的氣概,堅決果斷地接受斬首。詩的原文「一刀兩段截」,後來演變出「一刀兩斷」這句成語,用來比喻堅決地斷絕關係。
韓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其詩有論者以為可以列李白杜甫之後,居全唐第三。韓詩以文為詩,以論為詩,求新求奇,有氣勢,對糾正大曆詩風起到了一定作用,對宋詩產生了較大影響。王安石以「橫空盤硬語,妥貼力排奡」(語出韓愈《薦士》詩)概括其詩風。他的代表作有《南山詩》、《調張籍》、《聽穎師彈琴》、《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春雪》、《晚春》等。評價:  韓愈散文,包括論、說、書、序、記、傳、表、狀、頌、贊、賦、銘、哀辭、祭文、碑誌、雜文等。其中論說文的代表作如...
鄭愁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稱號,或「鄭愁予傳奇」的讚譽,便可知他就像詩壇上一顆迷人而閃亮的星子。就目前的創作表現而言,鄭愁予的詩風可分為前後兩期。前期詩風婉約動人,繼承了傳統詩詞的音韻感,又能將古典意象契入現代情境當中,且往往帶著幾分淡淡的哀愁;後期詩風迭有變化,對生命的體悟較深沉,隱含著一種不經意的禪趣。著有詩集《夢土上》、《鄭愁予詩集I》、《寂寞的人坐著看花》等書。 著作: 《夢土上》《窗外的女奴...
詹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作文比賽第二名。因為俳句正是一種具高度濃縮性的詩體,對詹冰而言,相當合其脾味,亦因此而影響了其日後的詩風。一九四二年,台中一中畢業後,詹冰至日本求學,在父親的堅持下,忍痛放棄文科,投考明治藥專。雖然如此,詹冰對文學的熱愛不曾稍減,「一隻手拿著試管,一隻手翻開詩集」,饑渴地醉嚐文學醇香。一九四三年,藥專二年級的他,以一首新詩作品〈五月〉,獲日本名詩人堀口大學大肆贊賞推薦,於日本刊物公開發表。  透明的血管中  綠血球在游泳著  五月就是這樣的生物  五月是以裸體走路   在丘陵,以金毛呼吸  在曠野,以銀光歌唱  於是,五...
元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平元稹(西元779~831),字微之,唐河南人(今河南省洛陽縣)。八歲而孤,母鄭氏親為授讀。穆宗時拜相。 文學主張詩風平易近人,是中唐的社會寫實詩人。元稹與白居易二人合倡「新樂府運動」,主張採用新題來刻畫民間疾苦,無須考慮入樂與否,來創作詩歌,時人稱二人詩作為「元和體」或「長慶體」。元稹與白居易合稱「元白」,蘇軾評其作品為「元輕白俗」。 重要著作著詩賦、詔冊、銘誄、論議等雜文一百卷,號曰《元氏長慶集》。
改頭換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寒山,是唐代的隱士,也是一位高僧。姓名和生卒年均不可考,因為長期隱居於天臺的寒巖,因而稱為寒山或寒山子。其詩風與早期的禪宗思想一致,蘊函深奧的哲理。在這首詩中,寒山提到輪迴的苦痛是令人害怕的。眾生在六道中轉化不休,是一片紛亂的景象,在這輪迴中,眾生一直不斷地改變外在的容貌,然而相對的內在實質,則是完全沒有改變。「改頭換面」就是直接摘自詩中的一個成語,被用來比喻形式雖然改變,然而實質卻未因而改變。亦用於比喻一個人澈底改變,有重新做人之意。
豪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豪邁奔放。亦指舉止狂放而不拘小節。[例]唐代詩人李白個性豪放,詩風俊逸,因有「詩仙」的雅稱。
余光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頭浪子」。 從詩歌藝術上看,余光中是個藝術上的多妻主義詩人。儘管有的評論者批判他的作品風格極不統一,詩風也是因題材而風向紊亂,事實上極不統一的字面下之意思,也是反映了他真實的給了文字無垠的「彈性」,紊亂也可能是為了批評而批評,忽略了一位作家最難能可貴的特質──風貌的多元性。儘管有著多采多姿的呈現方式,大體上仍然可以發現,在眾多的詩篇,表達意志和理想的詩,一般都顯得壯闊鏗鏘,而描寫鄉愁和愛情的作品,一般都顯得細膩而柔綿。多彩的文風,儼然是在文字的風火爐中煉丹,正如同余先生在自己的作品中紀錄了自己對文學的價值看法。 與中國...
流水落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落花流水」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落花流水」是暮春時,凋零的落花被流水帶走的景象。此語常見於詩詞中,例如李群玉的〈奉和張舍人送秦鍊師歸岑公山〉詩。李群玉,字文山,晚唐詩人。他的個性淡泊名利,曾應進士舉,不第。至於詩風,《唐摭言》曾稱他「詩篇妍麗,才力遒健」,算是正面的評價。在這首詩中,李群玉描寫了在暮春之時送友人離去的情景,藉著落下的花瓣隨著水流而去,更讓人平添幾許依依愁緒。「落花流水」本來是客觀的自然景色,在詩人墨客眼中成了離愁、哀傷的象徵。這種意象的借用,像趙嘏的「無限春愁莫相問,落花流水洞房深」、李嘉祐的「落花流水共添悲」都是。五代時,南唐李後主有一闕〈浪淘沙.簾外雨潺潺〉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