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付諸一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付之一炬」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杜牧(西元803∼852),字牧之,號樊川,唐朝京兆人。個性剛直,詩風豪邁不羈,文章深奧曲折,多切中經世之務,在晚唐詩人中成就頗高,時人稱其為「小杜」,以別於杜甫。著有《樊川集》,代表作品有〈阿房宮賦〉、〈泊秦淮〉詩等。因生活在內憂外患的晚唐時期,心繫國事,抱有挽救危亡,以恢復唐王朝繁榮昌盛的理想。秦始皇時,認為咸陽城人口太多,秦宮太狹小,於是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勞力和金錢,在今陜西省長安縣西北建造了阿房宮,規模富麗堂皇,前所未有,是秦王朝最大的宮殿。而唐敬宗在繼位後,也廣造宮室,致使天怒人怨,所以他寫了這一篇〈阿房宮賦〉,以秦朝的濫用民力、奢逸亡國為...
歐陽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宋初以來靡麗、險怪的文風表示不滿,並積極培養後進,是北宋古文運動的領袖。散文說理暢達,抒情委婉。詩風與其散文近似,語言流暢自然。其詞婉麗,承襲南唐余風。其散文代表作有灑脫的《醉翁亭記》、《秋聲賦》。晚年自號六一居士,他在自己寫的《六一居士傳》中,解釋六一的由來,他說:「吾家藏書一萬卷,集錄三代以來金石遺文一千卷,」有琴一張,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壺,以吾一老翁,老於此五物之間,是豈不為六一乎?」歐陽修寫起文章正經八百,「草就紙上、粉於壁,興臥觀之屢思屢議」,垂暮之年常逐篇修改自己生平所寫的詩文,所謂「不畏先生嗔,卻怕後...
南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詩經》的國風。借指古代淳樸的詩風。唐.殷璠〈河岳英靈集.序〉:「海內詞場翕然尊古,南風、周雅,稱闡今日。」
向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2)《書寫與拼圖:台灣文學傳播現象研究》。台北:麥田出版,2001。(3)《長廊與地圖:台灣新詩風潮簡史》。台北:自費印製,2002。(4)《意識形態‧媒介與權力:《自由中國》與五○年代台灣政治變遷之研究》。政治大學新聞學系博士論文,2003。學術校訂(1)《雷震回憶錄之新黨運動黑皮書》﹝雷震著﹞。台北:遠流,2003。文化評論(1)《康莊有待》。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85。(2)《迎向眾聲:八○年代台灣文化情境觀察》。台北:三民書局,1993。(3)《為台灣祈安》。南投:南投縣立文化中心,1995。(4)《喧嘩...
羅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思想型詩人」、「大師級詩人」、「詩人中的詩人」……甚至在文章中被稱台灣詩壇的五大三大支柱。張健:「詩風堅實,為陽剛派巨擘,以意象繁富、想像卓特見稱。」管管:「羅門專著於心靈的探索,強調人的精神與生命,他可以說是一個新理想主義者,塑造獨特繽紛的意象,擴展詩中的投射力與生命內涵性。」 參考資料詩眼看「十大詩人」選:羅門研究檔案http://homepage19.seed.net.tw/web@5/chenkuei/lomen10.htm台灣文學作家系列http://www.rti.org.tw/ajax/recommend...
鍾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於下品,乃嫌其「古直」而少文彩。 學術思想鍾嶸學術思想主要有以下幾點:1、反對用典:他提倡自然質樸的詩風,反對一味講究用典,斥責了『文章殆同書抄』的堆砌典故風氣,又舉出『 思君如流水』、『高台多悲風』、『清晨登隴首』、『明月照積雪』等名句詩歌主要是抒情,用事用典過多反而有傷詩歌的情韻。鍾嶸認他主張詩貴自然,用白描手法。,非要用典不可也應該用熟典(眾人熟知的典故)。可見他主張詩貴自然,用白描手法。2、反對聲病說:鍾嶸認為詩人應該注重詩歌的自然音韻,能夠達到和諧悅耳即可,若加以聲病的嚴格限制,那詩人變成為聲病的奴隸,反而有損...
崔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744),入朝為太僕寺丞,官終尚書司勳員外郎。其前期詩作多寫閨情,流於浮艷輕薄;後來的邊塞生活使他的詩風大振,忽變常體,風骨凜然,尤其是邊塞詩慷慨豪邁,雄渾奔放,名著當時。《舊唐書·文苑傳》把他和王昌齡、高適、孟浩然並提,但他宦海浮沉,終不得志。歷史上對他的記述不多,故里汴州也很少有關他的傳說和故事流傳下來,舊《唐書·崔顥傳》裡非常簡略。 著作全唐詩存其詩一卷,共四十二首。 觀點早年為詩,情志浮艷。後來游覽山川,經歷邊塞,精神視野大開,風格一變而為雄渾自然。 評價《黃鶴樓》一詩,據說李白為之擱筆,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
詩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指唐代詩人李白。李白的詩風與為人都豪放奇特,飄逸如仙,被賀知章稱為「謫仙」,故後人稱李白為「詩仙」。宋.嚴羽《滄浪詩話.詩評》:「人言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不然。太白天仙之詞,長吉鬼仙之詞耳。」
杜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803~852)字牧之,號樊川,唐代詩人,京兆萬年人。為人剛直有奇節,曾指時弊,深憂藩鎮、吐番的驕縱,後果言中。其詩風骨遒上,豪邁不羈,文尤縱橫奧衍,多切經世之務,在晚唐成就頗高,時人稱其為「小杜」,以別於杜甫。著有《樊川集》,代表作品有〈阿房宮賦〉、〈泊秦淮〉等。
文天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情之和也,性情未發,詩為無聲;性情既發,詩為有聲,閟之無聲,詩之精;宣於有聲,詩之跡。」以詩記時事,詩風效法杜甫,沉鬱頓挫,慷慨悲涼。後期的詩歌則是文天祥全部詩作的精華部分,也是南宋末期詩壇少見的瑰寶奇珍。著名的《金陵驛》、《過零丁洋》、《正氣歌》是傳世名篇,在中國詩歌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文天祥的散文盡洗南渡後「文體破碎」的弊病,持論剴直,宏論滔滔,有如長江大河。他的政論文,情感充沛,說理透徹,氣勢磅礡,代表作就是洋洋萬言的《御試策》。宋末文天祥以及劉辰翁的一些詞作,成為辛棄疾、陸遊等愛國詞的典範。 參考資料《唐宋詞欣...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