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2.393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黃巾之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發生於東漢靈帝中平元年(西元186)的大規模民變。黨之亂後,政治黑暗,社會不安,鉅鹿人張角組織太平道作亂,因參加亂事的人都在頭上裹著黃巾,作為標幟,故史稱為「黃巾之亂」。
地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地位權勢。《後漢書.卷六七.黨傳.尹勳傳》:「宗族多居貴位者,而勳獨持清操,不以地埶尚人。」《文選.左思.詠史詩八首之二》:「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勢使之然,由來非一朝。」
齊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聲名相當。《後漢書.卷六七.黨傳.范滂傳》:「汝今得與李杜齊名,死亦何恨?」《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五:「宋朝錢塘有個名妓蘇盼奴,與妹蘇小娟,兩人俱俊麗工詩,一時齊名。」
羞與為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屑與平凡的人並列。參見「羞與噲伍」條。《後漢書.卷六七.黨傳序》:「逮桓靈之閒,主政荒謬,國命委於閹寺,士子羞與為伍。」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七:「今不肖之臺諫,言嫛貴之指呼,納豪富之賄賂,內則剪天子之羽翼,外則奪百姓之父母,是有害於主也,吾意大亦羞與為伍矣。」
枯樹逢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枯木逢春」之典源,提供參考。 敦煌變文《山遠公話》(據《敦煌變文集新書.卷六》引)是日遠公1>由2>(猶)如臨崖枯木,再得逢春。亦似鉤(溝涸)之魚,蒙放卻歸江海。天生意氣,不與凡同,骨貌神姿,世人之罕有。重聲鐘罄(磬),再舉經題,為眾宣揚。 〔注解〕 (1) 遠公:指釋慧遠(西元334∼416),俗姓賈,東晉雁門樓煩人。初學儒家、老、莊,二十一歲往太行恆山參見道安,聽講《般若經》,遂從而出家。後入廬山住東林寺,領眾修道。善於般若,並兼倡阿毗曇、戒律、禪法。因此中觀、戒律、禪、教及關中勝義,都仗慧遠而流播南方。曾與劉遺民等人,在阿彌陀像前立誓,共期往生淨土,故後世淨土宗尊為初祖。...
瑕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過失。《後漢書.卷四一.第五倫傳》:「然諸出入貴戚者,類多瑕釁禁之人。」《北史.卷六三.蘇綽傳》:「威自陳精誠不能上感,瑕釁屢彰,罪當萬死。」
若出一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如出一轍」。見「如出一轍」條。01.宋.周密《齊東野語.卷五.用事偶同》:「二公豈相蹈襲者邪?其用事造語,若出一轍,而不以為嫌也。」02.清.王夫之《讀通鑑論.卷二一.唐中宗》:「天下乃箝口絕筆,以成乎同惡相扇之勢,此唐、宋之所以亡,與漢末黨之禍若出一轍也。」
望門投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見有住家,便去投宿。形容人在逃難或窘困時,暫求棲身處的倉促情況。《後漢書.卷六七.黨傳.張儉傳》:「儉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門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
碩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儒。《後漢書.卷六二.荀淑傳》:「後遭黨,隱於海上,又南遁漢濱。積十餘年,以著述為事,遂稱為碩儒。」晉.范甯〈春秋穀梁傳序〉:「而漢興以來,瑰望碩儒,各信所習。」
黨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禁止誹謗宦官的黨人出任官職,並限制其與人交往。也作「黨」。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