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2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70.133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楚囚對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好。鐘儀愛國的故事,對後世影響是很大的。王粲在《登樓賦》中對鐘儀大加贊賞。初唐四傑之一的楊炯在《和劉長史答十九兄》詩中,還把“鐘儀琴”與漢代著名的愛國者蘇武的“蘇武節”相提並論:“鐘儀琴未奏,蘇武節猶新”,字裏行間流露出對鐘儀那種大義凜然,不顧個人安危,深切懷念故國的愛國情操的深情贊頌。 4.相似、相反詞 相似詞楚囚相對 牛衣對泣 新亭對泣 相反詞<<無>>
後起之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晉書.卷七五.王湛列傳》忱字元達。弱冠知名,與王恭、王珣俱流譽一時。歷位驃騎長史。嘗造其舅范甯,與張玄相遇,甯使與玄語。玄正坐斂衽,待其有發,忱竟不與言,玄失望便去。甯讓忱曰:「張玄,吳中之秀,何不與語?」忱笑曰:「張祖希欲相識,自可見詣。」甯1>謂曰:「卿風流雋望2>,真後來之秀。」忱曰:「不有此舅,焉有此甥!」既而甯使報玄,玄束帶造之,始為賓主。 〔注解〕 (1) 甯:范甯(西元339∼401),字武子,南陽順陽(今河南淅川東)人,東晉經學家。曾任豫章太守。推崇儒學,反對何晏、王弼等的玄學。所撰《春秋榖梁傳集解》十二卷,是今存最早的《榖梁傳》注解,收入《十三經注疏》中。 (2)...
出師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与臣論此事,未嘗不歎息痛恨于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亮死節之臣也,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南陽,苟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慮,恐付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當獎帥三軍,北定中原,庶...
窮形盡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語本《文選.陸機.文賦》:「雖離方而遯員,期窮形而盡相。」形容事物描寫得極為細緻生動。唐.廬照鄰〈益州長史胡權樹禮為亡女造畫贊〉:「窮形盡相,陋燕壁之含丹;寫妙分容,嗤吳屏之墜筆。」也作「窮形極相」、「窮形極狀」。
吐氣揚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揚眉吐氣」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韓朝宗是唐玄宗時的一名官員,因為曾任荊州長史,人稱「韓荊州」。他十分樂於提拔後進,經常向朝廷推薦有能力的年輕人,當時的讀書人都希望能進入他的門下,期盼有朝一日為朝廷所用。唐代有名的詩人李白也和其他人一樣,希望能受到韓荊州的重視,於是毛遂自薦,寫了封自我推薦的信給他,說韓公地位崇高,聲譽極佳,大家都以韓公的評價為用人標準,所以表明自己有心效力,希望韓荊州給他一個機會,讓他能夠「揚眉吐氣」,擺脫抑鬱許久的境況,有得志顯貴的一天。後來「揚眉吐氣」演變為成語,就用來形容擺脫長期壓抑後的暢快神情。
赤地千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論,非苟阿意順指。議已出口,雖死不悔。」於是丞相義,御史大夫廣明劾奏勝非議詔書,毀先帝,不道,及丞相長史黃霸阿縱勝,不舉劾,俱下獄。有司遂請尊孝武帝廟為世宗廟,奏〈盛德〉、〈文始〉、〈五行〉之舞,天下世世獻納,以明盛德。武帝巡狩所幸郡國凡四十九,皆立廟,如高祖、太宗焉。 〔注解〕 (1) 武帝:劉徹(西元前156∼前87),漢景帝之子,十六歲即位,為漢代第六位皇帝。在位時,文治武功鼎盛。文治方面,改變漢初以來沿用的黃老治術,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立樂府,集民歌;採司馬遷等人之議,修改曆法,以正月為歲首。財經方面,採桑弘羊之法,收鹽稅,鐵、酒公賣,統一貨幣為五銖錢,實行平準與均輸法,使國庫大增,...
非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批評、毀謗。《漢書.卷八九.循吏傳.黃霸》:「守丞相長史,坐公卿大議廷中知長信少府夏侯勝非議詔書大不敬,霸阿從不舉劾,皆下廷尉,繫獄當死。」宋.司馬光〈與王介甫書〉:「士大夫在朝廷及自四方來者,莫不非議介甫。」
意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意所傾向,企圖。《南史.卷四九.庾杲之傳》:「昔袁公作衛軍,欲用我為長史,雖不獲就,要是意向如此。」《醒世恆言.卷二六.薛錄事魚服證仙》:「自此三江五湖,隨其意向,無不游適。」
周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劉勳,還定豫章、廬陵,留鎮巴丘。  200年,孫策遇刺,臨終前將權力交給弟弟孫權。周瑜奔喪還吳,並與長史張昭一起共同輔佐孫權,擔任中護軍。同時,曹操打敗了袁紹,要求孫權送子質到曹營。孫權與周瑜及其母商議,當時張昭等人建議接受曹操的要求,周瑜卻堅決反對,其為東吳集團的長遠謀劃,由此可見一斑。  206年 ,周瑜督孫瑜等討伐麻、保兩處賊兵,俘虜萬多人,後還守官亭。後來江夏太守黃祖遣將鄧龍領千人進柴桑,周瑜追討擊,生擒鄧龍。208年春天,孫權討伐江夏,周瑜為前部大督。  208年秋天,曹操率軍南侵,佔領荊州,曹操向孫權進逼。大...
龍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年老體衰行動不便的樣子。唐.劉長卿〈江州重別薛六柳八二員外〉詩:「今日龍鍾人共老,媿君猶遣慎風波。」唐.杜甫〈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適虢州岑二十七長史參三十韻〉:「何太龍鍾極?於今出處妨。」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