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2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3.759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器宇軒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氣宇軒昂」之典源,提供參考。 1、「氣宇」:晉.王隱《晉書》(據《三國志.卷五三.吳書.張嚴程闞薛傳.薛綜》裴松之注引)瑩1>子兼,字令長,清素有器宇,資望故如上國2>,不似吳人。歷位二宮丞相長史。元帝踐阼,累遷丹楊尹、尚書,又為太子少傅。自綜至兼,三世傅東宮。 〔注解〕 (1) 瑩:薛瑩(?∼西元282),字道言,三國吳沛郡人。初為秘府中書郎,後為散騎中常侍。孫皓立,為左執法,遷選曹當書,領太子太傅。後因事下獄,徒廣州。因其博學善文,復召為左國史。吳亡入晉,為散騎常侍。 (2) 上國:春秋時南方吳、楚窗u弘篧鴾五儠悗J的尊稱。 2、「軒昂」:《三國志.卷四六.吳書.孫破虜討逆...
鼓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漢代列於殿庭的樂隊,宴群臣及君上餐食時所用。大駕出遊,有黃門前後部鼓吹,則用於儀仗之間;又賞賜有功之臣時,如班超拜長史,假鼓吹麾幢,即是臣下受特賜之例。
督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監督催促。《三國志.卷四六.吳書.孫堅傳》:「當進軍討卓,遣長史公仇稱將兵從事還州督促軍糧。」
憎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憎恨厭惡。《三國志.卷四四.蜀書.費褘傳》:「值軍師魏延與長史楊儀相憎惡,每至並坐爭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飽食、飽足。唐.李白〈上安州李長史書〉:「困河朔之清觴,飫中山之醇酎。」宋.陸游〈閑居對食書媿〉詩二首之二:「老病家居幸歲穰,味兼南北飫枯腸。」
坦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坦直曠蕩。形容人胸襟光明坦直。南朝梁.沈約〈懷舊詩.傷王諶〉:「長史體閒任,坦蕩無外求。」也作「坦蕩蕩」。
史無前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南齊書.卷四六.陸慧曉列傳》載,陸慧曉,南朝齊人,字叔明。為人清高正直,不隨便與人結交。被舉為秀才,歷官諸府行參軍,後因母親年老而求返家侍養,有十多年不任官職。一直到南朝齊太祖蕭道成在劉宋輔政時,再度出任尚書殿中郎。蕭道成登皇位後,仍引薦為官,一路轉任至右長史(相當於現在的祕書長或幕僚長,非常重要的官職)。當時的左長史為謝朏,也是個才氣極高的人,十歲便能寫文章,有一揮而就的文才。有一次太祖孫蕭子良便問臣下王融說:「我們府上所擁有的兩位輔佐人才,過去有誰可以相比擬嗎?」王融回答:「同時有兩個如此傑出的人才,這樣情形之前是不曾有的。」後來「史無前例」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以往從未發生...
李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循江東遊到離開安陸(725-735年)李白二十五歲出蜀,目的就是訪道、求友和遊覽山水。他在《上安州裴長史書》中說:「以為士生則桑弧蓬矢,射夫四方,故知大丈夫必有方之志,乃仗去國,辭親遠遊」,是很有抱負的。他離開長江三峽東下,經荊門、江夏、到潯陽登廬山;訪金陵,遊揚州,浪跡吳、會之間;再回舟上,由江夏泝漢水,過襄樊,走臨汝,其間曾與孟浩然相遇;又從臨汝到安陸(公元727年),娶故相許圉師孫女,開始“酒隱安陸,蹉跎十年”的生活。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秋,曾應友人元之演之邀,同遊太原祠。次年春天返返安陸不久,就移家東魯。...
何去何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去那裡,跟隨那個。比喻無法作決定。《楚辭.屈原.卜居》:「此孰吉孰凶,何去何從?」唐.李嶠〈上雍州高長史書〉:「何去何從,罷龜策之臧否;自開自落,任天地之榮枯。」
意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願、希望。唐.李白〈書情寄從弟邠州長史昭〉詩:「誰言貴此物,意願重瓊蕤。」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