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4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16.912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一目數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目十行」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一般人用眼睛看書,一次只能看一行,可是卻有一些人一次可以看多行,所以可用「一目多行」來形容閱讀速度很快。比較早的用法出自於東漢孔融〈汝穎優劣論〉。這一篇〈汝潁優劣論〉,就是當時眾多品評文章之一。孔融分別從八個方面來論證汝南人士勝於潁川人士:戴子高頡頏天子,許子伯嚎哭時事,許掾興水利助鄉里,張元伯鬼魂通靈,應世叔能同時閱讀五行文字,李洪代弟赴死,翟文仲起義兵討伐亂逆,袁著上書進諫。汝南地區這八個人的行為,在孔融看來,潁川人士都無法做到,因此寫下這篇文章,以舉證事例的方式,駁斥陳群的潁川人士優於汝南之說。原文中就見到了「五行俱下」的用法。另外在《梁書.簡...
幾何思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內,學生可能會困擾於換了個角度的形狀是否還為同一類型,因此老師應擺放許多不同角度但同一種形狀來供學生比較。舉例而言,一個正方形旋轉45度後,對於沒有幾何概念的學生而言,可能會認為此不為正方形,因此應教導學生將外觀像似的形狀聚集為一堆,以建立起0層次的幾何思維。 第1層次(Analysis)此層次內主要是將圖形做分類的動作,因此對於圖形的性質較為重視,舉例而言,可將一堆皆為矩形的圖形以供學生們觀察,其可探討出共同特徵如四邊直角、對邊平行且等長等等性質。因此在此層次中,學生將建立起一個集合內圖形的概念,而非只是單一的個體來探...
尺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脊椎動物前臂有兩根骨,其中一根位於內側,即為尺骨,外側為橈骨。
軋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鋼坯壓成一定形狀的鋼材。[例]軋鋼的家具比較耐用。
民俗規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民俗規範(folk norms)目錄1 源起2 對於班級經營的主要啟示2.1 一、選擇的功能2.2 二、抱負的調節3 關鍵字4 參考資料 源起特諾是主張選擇乃教育的主要功能的著名學者之一。1985年特諾發表了〈贊助性、競爭性流動與學校制度〉這篇論文,奕圖使用結構功能論的架構來比較英美兩國教育制度的差別。他認為兩國教育制度都嘗試著解決相同的社會問題,然而二者的做法有相當的差異。易言之,特諾認為每個社會都必須設法解決菁英份子的補充與維持非菁英份子成員之忠誠,而此種鑾生的社會問題的解決則必須透過特諾所謂的「民俗規範」來完成。 ...
氈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羊毛編製成的褥狀物。[例]將氈子鋪在椅子上,坐起來比較暖和。
評量過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家為本位的評量可以減少評量前暖身活動所花的時間。嬰幼兒接受評量時,其父母或主要照顧者在場,實施起來會比較容易,他們的家自然就是一個理想的評量場所。在家評量時,也讓評量人員更瞭解家庭的關心、優先事項、與資源,同時也容易將家庭成員納入評量的過程。對嬰幼兒實施評量常需進行好幾次。Parmelee、Werner&Schulz(1964)認為十二個月以下的嬰兒能時時注意的時間,在二十四小時內僅有四到七小時。至於特殊幼兒其理想的警覺時間則可能更短。我們在安排評量的時間點時,嬰幼兒的身心狀態應該是重要的考慮。不過不管如何,總要...
鍾嗣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文學觀點3 著作4 評價 生平鍾嗣成(生卒年不詳) 元代人,字繼先,號丑齋,汴梁(今河南開封)人,寄居杭州。屢試不第,杜門家居從事戲曲著述。所作雜劇有《章臺柳》《錢神論》等七種,已佚。現僅存散曲數十首。他的《錄鬼簿》,是現存中國戲曲史上第一部比較系統的戲曲史和批評著作。序作於元文宗至順元年(一三三0),而書中記事,迄於順帝至正五年(一三四五),可知此書成於順帝時。書中載金到元中期以前的雜劇及散曲作家的小傳和作品名目,並在介紹和評價中提出對戲劇創作的要求和批評標準。 文學觀點 著作著有元曲解題目錄《錄鬼簿》...
躍躍紙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躍然紙上」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躍然紙上」是指書畫描繪的對象非常生動逼真,像在紙上跳動一般。如清代薛雪《一瓢詩話》中提到李商隱〈錦瑟〉詩,表達了一些自己比較獨特的看法。李商隱是唐代詩人,字義山,號玉谿生,懷州河內人。他的〈錦瑟〉詩全文是:「錦瑟無端五十絃,一絃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此詩的解讀眾說紛紜,薛雪認為都是主觀的看法,因此他覺得全詩的妙處,應該就在起句「無端」二字,正由於「無端」這沒來由的思緒才會衍生出許多悲傷感歎;如果能這樣體會,則詩的神韻旨意,便「躍然紙上」了。
隔靴搔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隔靴搔癢」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隔靴搔癢」指隔著靴子抓癢,這種做法總是難以搔到癢處,所以這句成語可以用來比喻不切實際,未能掌握要點。這應是從生活體驗衍生的成語。比較早的文獻資料,見於《景德傳燈錄.卷二二.福州康山契穩法寶大師》:「問:『圓明湛寂非師旨,學人因底卻勿明。』師曰:『辨得未?』僧曰:『恁麼即識性無根去也。』師曰:『隔靴搔癢。』」這段話大概的意思是說,有位僧人向法寶大師請示問題,在問答終了時,大師便問僧人都弄明白了嗎?僧人以「識性無根」回答。大師認為這位僧人並未洞澈領悟,所以說他:「隔靴搔癢。」宋代嚴羽《滄浪詩話.詩法》也有「意貴透徹,不可隔靴搔痒」的說法,是指詩歌的作法...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