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苦節高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舉,馮衍辭不肯仕。新朝末年入更始政權,後與鮑永歸降光武帝;但光武帝怨衍遲不歸降,未予重用。後衍因與外交往,被免官歸里,撰〈顯志賦〉以自傷。賦中借史實以諷諭時政,借追慕古人而抒發其鬱抑不平。賦云:「沮先聖之成論兮,名賢之高風。」是寫馮衍雖然傷己不能遇到堯舜這樣的明君,但自己依然保持著高尚的志節,不苟同這種世俗之見。 「亮節」則見於晉.陸雲〈晉故豫章內史夏府君誄〉。陸雲(西元262∼303),字士龍,晉吳郡人。與兄陸機齊名,時稱「二陸」。其文詞藻麗密,旨意深雅。他在好友豫章內史夏府君過世後,寫了一篇哀祭文。其中:「越殷自周,紹膺遺祉,亮節三恪,侯服千祀,悠悠訖茲,徽烈不巳。」是敘述好友生前美好...
民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地方人民自行訓練、組織而成的防衛團體,主要工作為防禦盜賊的入侵。《新名詞訓纂.政屬》引繼光《南塘集》:「練民團萬五千人。」
逸游自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恣意安閒的遊樂。《後漢書.卷三四.梁統傳》:「少為貴,逸游自恣。」
移風易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移風易俗」之典源,提供參考。 #《禮記.樂記》1>凡姦聲感人,而逆氣應之。逆氣成象,而淫樂興焉。正聲感人,而順氣應之。順氣成象,而和樂興焉。……然後發以聲音,而文以琴瑟,動以干,飾以羽旄,從以簫管;奮至德之光,動四氣之和,以著萬物之理。是故清明象天,廣大象地,終始象四時,周還象風雨;五色成文而不亂,八風從律而不姦,百度得數而有常;小大相成,終始相生,倡和清濁,迭相為經。故樂行而倫清,耳目聰明,血氣和平,移風易俗,天下皆寧。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荀子.樂論》。〔參考資料〕 《荀子.樂論》故先王貴禮樂而賤邪音。其在序官也,曰:「修憲命,審誅賞,禁淫聲,以時順修,使夷俗邪音...
投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跳入水中自殺。《清平山堂話本.簡貼和尚》:「『我日逐在這裡伺侯,今日聽得道休離了,你要投水做甚麼?』小娘子道:『我上無片瓦,下無卓錐,老公又不要我,又無親投奔,不死更待何時!』」
高爵厚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爵位高顯,俸祿豐厚。《舊唐書.卷一八三.外傳.序》:「蓋恃宮掖之寵,接宴私之歡,高爵厚祿驕其內,聲色服玩惑於外,莫知師友之訓,不達危亡之道。」《封神演義》第七六回:「父親受國家高爵厚祿,衣紫腰金,封妻蔭子,無一事不是恩德。」也作「高爵豐祿」、「高爵重祿」。
州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時地方行政區域州和閭的合稱,後亦用於泛指鄉里。《禮記.曲禮上》:「故州閭鄉黨稱其孝也,兄弟親稱其慈也。」《史記.卷一二六.滑稽傳.淳于髡傳》:「若乃州閭之會,男女雜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壺,相引為曹。」
舉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列舉罪狀,加以彈劾。《史記.卷八八.蒙恬傳》:「而趙高親近,日夜毀惡蒙氏,求其罪過,舉劾之。」《漢書.卷四五.江充傳》:「貴近臣多奢僭,充皆舉劾,奏請沒入車馬,令身待北軍擊匈奴。」
怨聲載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怨聲載道」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後漢書.卷六三.李杜列傳.李固》載,東漢末年由於外和宦官政爭,造成當時朝野動盪不安,東漢的國運也搖搖欲墜。漢和帝死後,出生才百餘天的殤帝即位,不久即夭折,於是鄧太后與其兄弟鄧騭迎立年僅十三歲的安帝,但大權仍掌握在鄧太后手中。鄧太后死後,安帝親政,鄧氏一門立刻遭到貶黜,但安帝又援引其母家耿氏及妻家閻氏掌握大權。安帝死後,閻氏立年幼的北鄉侯為少帝,不久即病死。這時對於外干政早已心生不滿的宦官們,便趁機發動政變,殺掉閻氏一門及其同黨,擁立順帝。但順帝即位後,政權並未回到皇帝手中,實權仍由皇后的父親大將軍梁商掌握。梁商見到政局敗壞,民間災異四起,想要...
移風革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移風易俗」之典源,提供參考。 #《禮記.樂記》1>凡姦聲感人,而逆氣應之。逆氣成象,而淫樂興焉。正聲感人,而順氣應之。順氣成象,而和樂興焉。……然後發以聲音,而文以琴瑟,動以干,飾以羽旄,從以簫管;奮至德之光,動四氣之和,以著萬物之理。是故清明象天,廣大象地,終始象四時,周還象風雨;五色成文而不亂,八風從律而不姦,百度得數而有常;小大相成,終始相生,倡和清濁,迭相為經。故樂行而倫清,耳目聰明,血氣和平,移風易俗,天下皆寧。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荀子.樂論》。〔參考資料〕 《荀子.樂論》故先王貴禮樂而賤邪音。其在序官也,曰:「修憲命,審誅賞,禁淫聲,以時順修,使夷俗邪音...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