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不謀同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也是如此,不知先生您認為天下將由誰來統一?」班彪便回答道:「漢室之所以衰亡,是因為成帝當年過度借重外勢力處理國政,讓王氏家族掌握大權,接下來哀、平二帝在位時間又短,所以才會讓王莽有機可趁。但王莽雖然取得政權,卻沒有獲得民心,天下百姓其實無不盼望能脫離其統治。十幾年來,人心思變,群雄並起,各處好漢未事先商量,就都以恢復漢室為號召。從這裡應該可以明顯看出,未來將會是誰統一天下。」班彪的這段話,其實就是告訴隗囂天下仍是屬於漢王朝,況且各路豪傑「咸稱劉氏,不謀而同辭」,這樣的形勢也是隗囂所不能阻擋的。後來「不謀而合」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事先未經商量,而意見、行為卻一致,出現「不謀而合」的...
十親九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眾多的故舊及親。元.尚仲賢《柳毅傳書》第一折:「受千辛萬苦,想十親九故;想十親九故,在三江五湖。」元.無名氏《劉弘嫁婢》第一折:「你待陪千言萬語,托十親九故,娶三妻兩婦,待望一男半女。」也作「九故十親」。
雅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向來、平昔。《史記.卷五一.荊燕世家》:「今呂氏雅故本推轂高帝就天下,功至大,又親太后之重。」
吐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唾棄。如食物在口中,把它嘔吐出來,以表示厭惡。《漢書.卷九七.外傳上.孝武李夫人》:「今見我毀壞,顏色非故,必畏惡吐棄我,意尚肯復追思閔錄其兄弟哉!」
賓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客位。《漢書.卷一八.外恩澤侯表》:「元、成之間,晚得殷世,以備賓位。」
意同情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情投意合」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情投意合」典源作「意同情合」。馮衍,字敬通,東漢辭賦家,京兆杜陵人,生卒年不詳。少時有奇才,博通群書。王莽時馮衍辭不肯仕。新朝末年入更始政權,後與鮑永歸降光武帝,但光武帝埋怨馮衍遲不歸降,所以未加重用。後來外陰興、陰就因敬重馮衍的長才,馮衍即與之交往,並被聘請為司隸從事。馮衍寫了一篇〈與陰就書〉,說自己與陰就「意同情合」,並感謝陰就提拔之恩。因光武帝剷除外勢力,馮衍也因此獲罪,免官歸里,閉門自保,潦倒而死。後來「情投意合」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彼此的感情和心意相契合。
具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親密、親近。語出《詩經.大雅.行葦》:「兄弟,莫遠具爾。」因上句有兄弟二字,後遂用為兄弟的代稱。《文選.陸機.歎逝賦》:「痛靈根之夙隕,怨具爾之多喪。」
親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稱皇帝的親或親信的人。《史記.卷九九.叔孫通傳》:「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諛以得親貴。」
銷患未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防患未然」。見「防患未然」條。01.漢.劉向〈極諫用外封事〉:「夫明者起福於無形,銷患於未然。」 
當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僕役。《清平山堂話本.陰隲積善》:「母病愈,不免再往學中,離不得暫別母親,相辭親鄰里,教當直王吉挑著行李,迤𨐖前進。」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